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城市品质提升让昆明更具魅力
2018-01-04 14:35:52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整洁的市容环境、精细的城市管理、优美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靓丽的名片。当前,昆明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有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增强昆明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2017年2月22日,昆明市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分解,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让春城绿起来、顺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2017年3月29日,昆明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营造良好环境。

近一年来,昆明市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物品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顽症下猛药、出重拳,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机制萌生的“文明火种”也在春城大地生根发芽: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个个农贸市场越来越干净整洁,一条条城市道路更加井然有序,一个个服务窗口愈加高效便民……一点一滴的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品质

《2017年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2017年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农村“七改三清”工作计划》的出台,是昆明把提升城乡环境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补齐发展短板的途径。

昆明市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实现“多规合一”,规划好每个县城、集镇和村庄,并将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其中统筹规划实施;坚持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依法、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性管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

工地施工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渣土随意泼洒,不仅影响市容整洁,更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为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要求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等要求,加强施工扬尘管控,所有工地要安装使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运用“互联网+工程监管”,实现工地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增加了编制城乡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完善了城市设计内容,有助于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协调,提升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富有特色。同时,条例还从立法层面强化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保护,并补充了城市天际线管理的相关内容及法律责任。

“创文”

让城市更加文明

2017年12月24日晚,金碧广场人头攒动。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天晚上,广场上没人售卖,也没人喷洒“飘雪”。据西山区环境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赵瑞娟介绍,以往几年的这天,环卫工人一般都要执勤到凌晨5点,遍地的垃圾甚至还要下一班上岗的工人接着打扫,而当晚,大部分环卫工人在11点左右就下班。据昆明市公安局发布的数据,当晚全市相关各类活动及参与人数较往年人数均大幅减少,无喷洒“飘雪”现象等情况,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1.1%、环比下降8.9%,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5%、环比下降9.4%,社会治安持续良好。

街上垃圾少了,环卫工人下班也早了,平安夜的昆明在“平安”中度过。这一夜,正是昆明市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的一个最鲜活的体现。

“创文”期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努力跻身全国文明城市之列”这一目标,不断完善创建机制和责任体系,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昆明市提出要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到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市道路、农贸市场、校园周边、重点区域卫生环境和社会秩序“六个不滑坡”;推进小区微改造、小区社会治理、城市景观形象、城市文明交通、数字化城市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个持续提升”;实现城市面貌年年有新变化,创建活动年年有新成果,城市文明年年有新进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明影响力年年有新提升;推动全市更多县区成为全国文明县城,为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声音

为百姓打造美丽的生态家园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表示,城市建设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形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市民对新昆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出行条件和公益设施的愿望更加迫切。近年来,昆明市在大力加强城市建设、迅速拓展城市空间的同时,从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民生重点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市民,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给老百姓打造一个美丽的生态家园,昆明应该推进绿化美化工作,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昆明更应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优质精品工程。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郭鹏群说,随处可见的城市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建设,说明昆明市越来越注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营造旅游景观氛围;不断扩大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更体现了现代新昆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认为,昆明接下来应该把一些惠民利民的措施和做法持续下去,充分把市民参与“创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市民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提升。

市民声音

城市文明惠及民生

盘龙江自北向南贯穿昆明主城区,两岸绿树成荫,河清景美,是市民闲暇之余的好去处。每天,总有不少市民沿盘龙江两岸散步,听鸟语闻花香。62岁的“城市化妆师”李春梅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盘龙江南段的望江路沿线清扫卫生。她说:“市民素质提高了,垃圾不乱扔,河岸干净了,现在还时而有白鹭栖息在江畔。”

冬日早上8点,一个普通的交通早高峰,昆明市区主要道路之一的日新路与官南大道十字路口行车井然有序,车辆行至斑马线处缓缓停下,行人快步过街。“昆明自打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活动后,市民文明出行、主动礼让、遵规守序成了自觉行动。”市民马娟说。

“你已闯红灯,为了你的安全,请退回安全区域!”在青年路与东风东路北口西侧的人行横道出入口处,竖立着专为行人安全过街而设置的人工智能红绿灯行人管控系统(俗称电子交通劝导员)。市民张汝清认为,这样智能化的文明劝导交通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交通劝导人员不足的压力,高效而不间断提醒市民遵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参与交通活动。

白马小区红塔组团的1栋和3栋居民楼曾被鉴定为D级危房,如今危房拆除后原址变成了白马城市公园。“公园设置了座椅、攀爬滑梯、桥梁等设施,为我们这些上了年纪和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休闲的场所,十分方便。”70岁的王大爷说。

记者王姗报道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