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胡蜂养殖
石斛仿野生种植
阿昌族群众在制作枫斗
记者 胡梅君/文 本报通讯员 郁云江 邓新强/图
进入冬季,万物休眠。而在龙陵大山深处的密林里,生长在树上的仿生石斛积累了充足的养分,水灵灵胶质饱满,给农户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山林间上下飞舞、辛勤劳作的蜜蜂,因为冬季空气干燥,雨水较少,酿出的蜂蜜浓度、品质比其他季节的要高,让养蜂人收获满满。
依托独有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龙陵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以石斛、草果、中草药、食用菌等为主的林下种植产业;以胡蜂、黄山羊、生态鸡等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以核桃、油茶、坚果为主的林果采摘业,201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1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滇西雨屏”龙陵描绘出一幅“林下掘金、生态致富”的绿色画卷。
林中石斛 “仙草”成致富法宝
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水,丰富的森林资源,龙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孕育着生灵万物。龙陵紫皮石斛便是大自然馈赠的“宝物”之一,它不只是美味佳肴和治病良药,更为全县百姓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在达摩山野生石斛种植基地,绑在树上生长的紫皮石斛长势喜人。特别的是,在每株石斛上还有着二维码吊牌。
“随着石斛需求量越来越大,经常会有省外的客户询问:怎么知道你们家的石斛确实是仿野生种植的?对此,公司在原有发展电商的良好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探索出了网上认养可追溯的种植模式,让消费者更放心。”龙陵县林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华介绍道。
“仿野生种植的石斛因生态绿色、品质上乘,近来在市场上颇为走俏,市场价格更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因此更高了。”李志华说,“目前我们公司和1000多户斛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下一步,我们将把石斛电商继续做强做大,使斛农和公司的效益最大化。”
“把石斛从深山引进大棚,又从大棚回归深山,向树干、林下种植延伸,在树上生长的石斛依靠吸收树皮和大树的营养生长,模仿原生态种植,不仅能提升石斛的营养,还能大大减少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大棚等成本,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龙陵县林业产业工作站站长周莹介绍,石斛在林下树干上种植,一年种植多年收益,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石斛产业目前已成为龙陵县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全县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龙陵县县长杨邵燕介绍。
借助“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国家林下经济产业及绿色示范基地”“云药之乡”等优势,龙陵县委、县政府将石斛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通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林下产业深度开发,鼓励种植户、养殖户对林下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带动林下产业向“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业品牌升级。
“近年来,公司所生产的石斛花、石斛茶、石斛枫斗等产品远销国外,供不应求,新开发的石斛盆景栽培也很受消费者青睐。”周莹介绍,此外,“品斛堂”“极斛”等知名企业不断做深石斛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林下养殖 绿色生态效益好
在龙山镇河头村的大山深处,一排排蜂箱整齐地摆放在树荫里。“林下人工养蜂是个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又是一项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生态产业和脱贫致富产业,很适合我们山区农民,收入比种庄稼强多了。”在胡蜂养殖基地,龙陵县黄氏胡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国忠介绍。
痴迷于胡蜂养殖的黄国忠,经过30余年的不懈探索,成功破译了胡蜂安全越冬的“密码”和林下人工繁育驯养胡(土)蜂的“独门绝技”,其公司现拥有胡蜂养殖全系列养殖技术,以及胡蜂人工辅助交配、安全越冬、引导筑巢、专业采摘等专利技术,可满足全国不同养蜂专业户和山区农户的差异化养殖需求,驯养胡蜂成为年产值逾百万元、带领山区群众养蜂致富的产业。
“公司提供胡蜂给贫困户养殖,收回成本后五五分成,每户农户的纯收入可在2000元以上。”黄国忠说。在公司的示范带动下,目前仅龙山镇养殖胡蜂100窝以上的大户就达9户,共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目前龙陵县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胡蜂养殖、技术培训、产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胡蜂产业既是一个新兴林下产业,又是脱贫致富路上的惠农产业,发展前景较好。”龙陵县林业局寸德仓介绍,去年全县建设乡级蜂种繁育基地10个,养殖胡蜂35000巢,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8805巢,涉及95村,405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790户。
“围绕‘聚焦生态调结构、以短养长惠林农’的思路,龙陵在绿色生态林业上做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福利惠及了更多贫困群众。”杨邵燕说。
“林下养殖的家禽其肉质好,风味佳,符合人们对生态食品的需求,同时散落在林间的粪便可作为树木的基肥,促进树木生长。”在龙江乡弄福村养殖大户王廷德家的大林子里,一些客户正在等着买他家的大白鹅。
王廷德家不仅养鹅,还养了不少土鸡。“去年鸡价格好,一只鸡最高可以卖得60多块,差不多有10多万的收入。”王廷德开心地说,“下一步不仅要扩大养殖规模,还想学着种中药材,把产业发展成林下种植、养殖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实施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龙陵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有效破解了林业经营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实现了林业建设由平面向立体、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快速转变,拓宽了林农增收致富渠道。
林下中药材 致富有道治贫有“药”
山多、雨盛、林密,“滇西雨屏”龙陵为石斛、重楼、白花蛇舌草、纹党参等各类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
午后阳光正好,龙江乡弄玲村支书杨永和与村委会主任杨永高正在松林下给白花蛇舌草除草。“我们看到腊勐镇那边种得好,见效快,一亩的产值有5000-6000元,就带着村里的农户一起试种了40亩。”杨永和说,“龙陵宏兴茶饮料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免费提供种苗、免费进行技术指导,还负责全部收购,解除了我们种、管、卖的顾虑。”
“种植白花蛇舌草,一次栽种、多季收获,省力省工、效益不错。”杨永高介绍,弄玲村地处山区,光照充足,松树林多,土地肥沃,较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产业。
林下种植中草药药材白花蛇舌草,不占地块、管理方便,能有效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在腊勐镇、龙江乡、龙山镇河头村900多户村民,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已种植白花蛇舌草1018亩,其中林下种植812亩、田地种植206亩。
“发展利用以石斛、重楼、白花蛇舌草、龙胆草为首的各类林下中药材资源和其他林下经济产业,既有利于龙陵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符合生产无污染、高质量绿色产品的现代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龙陵县依托优势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将其发展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实现致富有道、治贫有“药”。
“为进一步推动林下种植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我们以‘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来布局主要发展中药材品种。”周莹介绍。围绕建设“健康之都、万药之乡”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达29500吨,实现产值10亿元。
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龙陵县各乡镇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生态产业。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实现了林业发展、生态良好、林农增收的目标,促进了山上增绿,“鼓”了农民腰包,“活”了集体林地,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