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新平山乡处处展新颜
2018-01-16 09:56:48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水塘乡小米辣丰收

 

平甸乡磨皮村特色种植

记者 王云瑞 文/图

从美丽的戛洒江畔到巍巍哀牢山中,一栋栋特色民居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隆冬时节,记者穿行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戛洒、老厂、平掌、建兴、水塘等贫困山乡,感受到的是新平县各族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

“玉溪脱贫看新平”。这是玉溪市脱贫攻坚的缩影,更是新平县沉甸甸的责任。

围绕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5年强打基础、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巩固提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目标,新平县锁定3个贫困乡脱贫摘帽、13个贫困村出列退出及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目标,以搬迁农户住房和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3个农危改集中安置点、“直过民族”拉祜族脱贫攻坚、整村推进项目等重点项目,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有效解决搬迁农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实现“两不愁 三保障”,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确保如期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靠着好政策 日子更红火

沿着新修的的入村道路来到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大寨村民小组,一栋栋新建的特色民居依山就势“镶嵌”在巍峨的大山腰间,令人眼前一亮。

新年前夕,库独木村大寨小组的新房顺利完工,世居于此的拉祜族群众带着满满的幸福陆续迁入新居。记者看到,新建的拉祜族特色民居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在一幢新房前,10多名村民正在新房前移栽古茶树,作为村里的景观树,村民周美琼拿着新酿制的小锅酒让大伙品尝。

土生土长的拉祜族青年朗梦,是库独木村大寨小组的致富带头人,家里种植有50亩茶园,每年还收购村民的茶叶到县城去卖。朗梦家的新房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配套齐全,他告诉记者,今年新年前将搬入新居开始新的生活。

“库独木村大寨小组有2600多亩茶地,古树茶有960多棵,每年产古树茶叶1吨左右,这是我们拉祜族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朗梦介绍道。

“在党的好政策关怀下,我们的拉祜族群众住上了新房,建了养猪场,今后还要发展茶叶以外的产业。”库独木村委会副主任刘枝发接过话茬说,库独木村大寨小组56户拉祜族群众如愿实现了新居梦,党和政府在“直过民族”地区实施的富民政策,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新平县坚决打赢“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截至去年底,46个“直过民族”帮扶项目已全部通过评审,1个项目已经完工,24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启动建设36个“直过民族”村(居)民小组公路22条99.3公里。

搬出穷山窝 过上新生活

元旦前,地处哀牢山深处新平县的易地搬迁群众都有着同一件喜事——迁新居。在老厂乡的石头堆、太桥等村寨,家家户户新房的门头上挂上了象征吉祥幸福的红布“彩头”,房屋的最高处插着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翠竹,“国策宏图呈壮美”“新村风貌展辉煌”“扶贫政策暖人心”等歌颂脱贫攻坚好政策的对联贴上了各家各户的门上,乔迁新居的喜庆场面随处可见。

在老厂乡太桥村山尖新村,村民普开亮正在和妻子收拾打扫新房。“等把家具搬进来布置好,就可以正式入住新家了。”看着漂亮的新房,普开亮喜不自禁:“新房子又宽又亮,能住这样的房子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

“山尖新村”是从原山尖小组上寨搬迁而来,原来的地址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在开展脱贫攻坚后,原山尖小组上寨被确定为易地搬迁村,24户村民乔迁到了现在的新家。”山尖新村的挂村干部、老厂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志芬介绍。

脱贫攻坚以来,新平县聚焦“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始终按照“三集中,六结合”工作思路,制定《新平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新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实现1681户5881人易地搬迁脱贫。

“我们遵循‘一村一策、一点一产业’的原则,依托高原特色农业,鼓励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引导搬迁群众稳妥推进土地、林地流转,实现资源变资产,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可持续’,防止因搬迁致贫。”新平县扶贫办副主任施瑞鸿说。

户户有项目 人人有收入

在新平县的建兴乡、老厂乡、平掌乡、戛洒镇等地,高山蔬菜、姬松茸、软籽石榴、辣椒、重楼等特色产业种植,成为了贫困山区的致富产业,形成“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水塘镇旧哈村营盘村民小组百亩连片的小米辣种植基地,把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一株株长势喜人的辣椒树上硕果累累。“我们这里的气候很适宜小米辣种植,村种了400亩小米辣,最近的价格每公斤都在15元左右,种一茬可以收两年,小米辣已经成为我们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营盘村民小组长范兴忠说。

“我们村近些年发展组织了100亩魔芋、40多亩重楼,还有1万2千多亩核桃,这些都是藏在大山里的‘钱袋子’,是村民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戛洒镇耀南村委会主任吴国旺说。

地处高寒山区的耀南村群众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年来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发展林下产业,这两年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石门峡、南恩瀑布、茶马古道等自然景点,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全村有43家农家乐,节假日很多,有时候经常家家爆满。”吴国旺说。

地处哀牢山腹地的新平县,贫困群众主要集聚在在边远高寒山区、半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为此,近年来新平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制定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种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大力实施生态扶贫,深入实施“绿色新平”工程,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大力推进行业扶贫,统筹各类强农惠农、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等政策,构建“党政硬化责任、部门整合资金、统筹各类政策、定点挂钩扶贫、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格局,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2017年,13个重点行业部门整合投入资金4.72亿元。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