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筑起生态墙 铺出致富路
2018-01-17 10:37:1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记者 朱丹

“中央的政策好啊。政府为我们免费整治土地,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耿马县勐撒镇刀班必村支书李兵所说的大好事,就是我省用时6年多实施的“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开展土地整治,对于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土地整理为主要手段的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是国家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工程。从2011年正式启动到2017年底,通过“兴地睦边”工程,我省完成建设规模491.21万亩,新增耕地23.36万亩,完成灌、排(渠)、管道22425.21公里,“五小”水利工程11307件,田间道路工程14471.19公里,农用桥、涵56299座,农田防护设施19058.61公里。为边境农田铺起了致富路,筑起了生态墙。

耿马县是我省“兴地睦边”项目最早启动的地方之一。过去这里由于田间道路不畅通,田间灌排系统不完善,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很低。粗放的耕作方式和不完善的灌排系统使水土流失加剧,旱季河道淤积堵塞,雨季洪水冲刷河岸,淹没两岸农田,土地损毁数量逐年增加,抗灾减灾能力较弱,每年冲毁的土地约300亩,因灾减产约4500亩,农业生态及生活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兴地睦边”项目落地耿马,5年间先后有13个项目申报实施,这片久未开荒的土地迎来了增长的曙光、农户们盼来了丰产的希望。

耿马县勐撒镇刀班必村村民赵大宝指着身后的一片土地说:“这里早前也是耕地,后来发了水,田地被毁,村里也没钱整治,慢慢就变成了滩涂。这片地整治好以后,我们村能增加将近350亩耕地。不但我那被毁掉的1亩地可以找回来还可以分到新的耕地。”

6年多来,耿马县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实施能有效的增加新增耕地面积,有利于实现区域的机械化耕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方便农民种、管、收。

德宏州也是我省“兴地睦边”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总结“兴地睦边”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州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对耕地、灌排、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建成格田成方,道路、沟渠配套,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有效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粮食安全。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通过灌溉、田网道路以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荒草地治理等工程措施,通过格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有助于粮食安全,达到了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全省,农田环境整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增农田防护林面积1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91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0.5万亩。通过对25个边境县(市)的问卷调查统计,各族群众对“兴地睦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0.56%。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