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可邑小镇
记者 崔仁璘/文 通讯员 杨占光 普佳勇/图
今日看点
在刚刚开篇的2018年,如果要为弥勒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寻找关键词,那“特色小镇”无疑是颇具分量和热度的词汇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规划和摸索,红河水乡、红河“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可邑小镇相继落地。随着这样一批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特色小镇在城乡间崛起,弥勒市又多了一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的新抓手。
前景广 引领发展“进行时”
跨入“高铁时代”,通用机场破土动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爆发式增长……过去的几年,弥勒的发展丰富多彩,效率惊人。
发展无止境,不断需要新动能来刺激。
产业发展支撑动力不足,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弥勒需要一个新载体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发展升级版。
去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中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中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去年,根据省、州统一安排部署,弥勒市抓紧抓实特色小镇项目的策划、储备、包装、筛选、申报等工作,红河水乡、红河“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可邑小镇等4个小镇成功入选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何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弥勒市从一开始就明确,特色小镇应拥有“独特气质”,它不是行政区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或风景区的“区”,更不是搞房地产,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生态禀赋和人文底蕴,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弥勒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走市场化建设道路。在推进过程中,政府起到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的作用。
围绕人的城镇化,弥勒市以产业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小镇“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小镇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两污”、智能智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等红线管控的衔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有序进行。
特色多 市场为主导
1月初,气温骤降,蒙蒙冬雨让位于西三镇的可邑小镇增添了不少寒意。但即便天气寒冷,仍有人流、车流向这里聚集。
“每天都有游客,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游客更是多得不得了。大家之所以来,一是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更重要的有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小镇导游组工作人员赵建梅说。
多年来,可邑小镇所在的村寨深藏山中,如今之所以引来人气、财气,正是因为赵建梅所说的“特色”二字。
打造特色小镇的成败,关键是特色,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只有打造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强产业运营能力,特色小镇的发展才有支撑。
建设特色小镇,弥勒市不玩概念,而是以市场为主导,紧跟消费升级动态确立产业布局。注重整合提升传统产业、挖掘培训新兴产业,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在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上下工夫,整合地方文化特色、建筑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旅游特色等,突出小镇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东风韵”小镇,景区管理部办公室主任吴应敏介绍,“东风韵”以“原创艺术文化”为主线,建筑、艺术、产业3个核心要素相交融,来凸显独一无二的原创建筑、稀缺的艺术资源、名家名企云集、艺术联动的多产融合发展特色,全力打造国家级原创文化、艺术特色小镇。“东风韵小镇不是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我们走的是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吴应敏的话很直白。
红河水乡则以国际级赛事突出运动之“特”、国际五星级标准度假酒店群突出度假之“特”、中国古典建筑风貌传承突出建筑之“特”。以运动休闲产业为驱动引擎,通过F3国际赛车比赛、超级摩托车锦标赛赛事和休闲娱乐引导客流,促进小镇酒店业、餐饮业、运动健康、娱乐业、文化创意、农业庄园等产业融合发展。
在太平湖森林小镇,一座以“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休闲旅游”双引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特色,打造集森林木屋、生态园林、休闲旅游、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已初具雏形。
而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生态环境和民族手工艺产业为特色,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民族医养、民族商贸、养老养生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已比较成熟。
能量大 发展新引擎
投资114.69亿元建设4个特色小镇,对于政府来说,大规模投入十分困难,要加速资金流入特色小镇建设,就必须杠杆化。
弥勒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融资、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多渠道筹资、多元化融资,吸引和撬动民间投资参与到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随着建设的推进,特色小镇的引力正逐步显现,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
红河水乡与国际赛联、摩托车赛事联合会签订了相关协议,国际知名企业喜达屋集团旗下4家五星级酒店落户于此;在“东风韵”小镇,已引入建成万花筒艺术馆、农垦博物馆、牛哆啰农庄、艺术酒店,南亚东南亚记者培训中心、阿里巴巴红河研究院等也将落户;8家国内知名木结构建筑企业将入驻太平湖森林小镇,形成共同研发、共同运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可邑小镇则与国内知名旅游销售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更承担着使命。
站在太平湖森林小镇一座山丘上,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艳梅指着成片种植的苗木说:“这里过去是荒山荒坡,并已出现石漠化现象,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修复和保护,以后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另外,小镇建设还兼顾产业扶贫,仅就业这一块,就已为附近的村组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
建设特色小镇,犹如把城市“搬到”了农民身边,让他们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一曲悠扬的彝族小曲从可邑小镇阿细文化传承中心院内传来,蚂蚁村村民毕桂越大妈一手吹树叶绝活吸引了游客驻足。“家里的房子租给别人开客栈,我在传承中心教村里的年轻人彝族传统文化,儿子媳妇在小镇开商店,一年下来收入很好。我们从没想到会像城里人那样拿工资、做生意、收房租。”她说。
可邑小镇的发展,不仅让村民参与到演员、保洁、绿化、保安、观光车驾驶等旅游服务中,逐步由农业向服务业转移,还吸引了不少人到此创业,除了开客栈,依托这里蜂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可邑的电商也蓬勃发展。
弥勒市对可邑的发展定位,体现出了其使命——将可邑建设成为有民族特色、有产业基础、有幸福指数、有发展希望的乡镇振兴战略先行试点。
山水相依的景区、民族特色浓郁的村寨、忙碌的施工现场……产业勃发、人文交融,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小镇正成为弥勒创新发展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