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人物
新农民的“花”样生活
——记昆明经开区大洛羊社区居民的一天
2018-01-24 15:52:44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邵树英在花棚里劳作。

将花打包好,准备装车。

拉着花去花市卖。

劳作后回家换衣服,准备参加党员活动日。

 
 
重温入党誓词。
 
和姐妹们一起排练节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开发区的不断发展,村改居社区涌现出一批新农民代表,昆明经开区洛羊街道大洛羊社区的居民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在这里,妇女可以起早贪黑做农活,也能装扮时尚上舞台表演;依靠种花技能不仅自己奋斗致富,还带动了更多人一起走上致富路。

下得了农田 上得了厅堂

1月15日早上7点30分左右,邵树英已经穿戴整齐,把头一天晚上从大棚里剪下、套袋、打包好的花装上车,准备拉往花市销售。邵树英今年44岁,花市就在她住的大洛羊社区,天冷的时候开市较晚,一般早上8点,花农们集中赶来。不过到了天热的时候,因花熟得快,气温高容易凋谢,就得凌晨下地剪花和打包,开市也会提前两三个小时。

这个花市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闻名世界的斗南花市,洛羊是极有口碑的鲜切花来源地。上世纪90年代,斗南花市里1/3的鲜切玫瑰都产自洛羊这片土地。种花是洛羊大多数村民赖以生存并且最为擅长的技能。邵树英家的大棚就在花市旁步行约五六分钟的地方,卖了花她就直接到地里干农活,浇水、修枝……邵树英说,前几天比较冷还好,天晴和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就得多注意。“中午气温高,大棚温度能达到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叶子就会被烧坏,就得把大棚底部掀开一点,行话叫“掉几个洞”,晚上再盖起来。”

这天和平时不一样,是固定的党员活动日。作为大洛羊社区党总支委员,邵树英不仅自己参加活动,还要做好组织工作,所以她比平时早一点结束了农活,回家准备午饭。

邵树英的卧室里有一方特别的小天地:对门靠墙一排有一个半身高的衣架,整齐地挂着不同款式的衣裙;衣架旁边是一个带全身镜的衣柜,衣柜的一边被邵树英装扮成了梳妆台,原本挂衣服的地方挂了一些饰品,半高的台子上摆满了化妆品和小首饰。吃过午饭,邵树英换掉了早上下地穿的橘色羽绒服,穿了件红色的羊毛大衣,涂了和大衣颜色搭配的口红,穿上高跟半桶靴,就出门参加党员活动日。

为方便党员系统学习、全面深入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大洛羊社区为党员定制了学习手册。手册的前半部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半部分是学习日志。这天党员活动日的主题之一就是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邵树英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

每天晚上7点左右,是邵树英和姐妹们的闲暇时光。社区居民自发组成了6支文艺表演队,邵树英是其中一支的队长,这支表演队主要是40多岁到50多岁的妇女,以跳花灯和广场舞为主。每天晚饭后,姐妹们就聚在一起练习;过年过节社区有活动,邵树英就组织姐妹们排练节目。

与邵树英一样,大洛羊社区的居民和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农民形象有所不同,她们下得了农田,也上得了厅堂,能起早贪黑做农活,也能装扮时尚唱歌跳舞,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生活丰富而充实。

农业发展呼唤新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在的大洛羊社区像邵树英这样在家种地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种花技能和经验,成为了他们生存和致富的能力,也成了他们出去打拼、带领其他人共同致富的资本。

今年54岁的罗许是大洛羊最早外出租地的农户之一。1995年,罗许家的地被征完,干点什么好呢?想到种花才是自己最擅长的,曾担任过社区居委会主任的他带着社区4名党员和1名群众,尝试着到别的地方租地继续种花,他们去了阳宗海草甸。大洛羊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邵永介绍,现在社区共有1986人,除了200人外出打工外,还有70多户农户外出租地种花;这70多户农户中,有30多户都是罗许带出去的,“他是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

大洛羊外出租地的种植户现在主要分布在宜良县狗街、南阳、白阳街等地,他们不仅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这些农户原本以种粮食为主,收入不高,现在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把地租出去种花,每年除了租地收入外,自己还可以给租户打工,每月有1500元到2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前种粮食高了不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一批致富带头人。报告中还提到,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7年12月,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发展呼唤新农民。他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农民不一定自己种地,而是把土地租出去,自己从事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民增收不能仅仅依靠第一产业,还需要发展第二、三产业,从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这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才有根基。农村稳定了,农民富裕了,购买力增强了,也会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记者吴洁 通讯员黄江源报道 记者赵伟摄影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