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探秘滇红茶产业发展困局
2018-01-29 09:53:50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凤宁茶厂品茶人

有机产品认证

经济学者查看茶叶生长情况

 

滇红茶

得益于广阔的茶产品市场,茶品牌建设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是茶叶大国,却不是茶叶强国,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中红茶占比80%,但滇红茶占比不到红茶比例的10%,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效竞争力,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和困难,加快滇红茶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多样化已经迫在眉睫。

滇红茶,曾经作为国礼赠予英国女皇伊丽莎白,足见它的品质优良地位高贵。

滇红茶主要产自临沧市凤庆县,是云南茶叶产业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凤庆县的核心支柱产业,凤庆数十万涉茶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曾经一度滇红茶系的“中国红”卖价上万元,而且重金难求。

近年来,滇红茶受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持续走低,产业发展进入瓶颈,对比全国红茶整体市场,滇红茶占有量不及10%,作为昔日的一代“王者”,滇红茶在产业成长的过程中,对市场的把控显得疲软迟滞。市场节奏的不适,无疑给产业发展带来负能量,给茶区群众增产增收形成阻力。

日前作者与多位经济学者一同走进凤庆县,探寻昔日“王者”滇红茶荣光黯然的原因。

严控产品质量寻求新突破

滇红茶起源于1937年,由我国著名红茶专家、有机茶之父冯绍裘研制。滇红茶采制于云南大叶种茶树,具有茶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等小叶种红茶不具备的特点。其在欧洲市场和我国东部、东北部地区备受青睐。

走访中发现,滇红茶目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导致产业发展放缓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样产品名叫金芽,但是价格悬殊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从事茶叶销售的王丽珍对滇红茶市场上的产品品质、价格的差异表示抵触,她认为这是阻碍滇红茶产业发展最大的弊端,市场有标准可参照,是精准定价的关键,精准定价是公平交易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据了解,目前各监管部门管理职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缺乏规范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农户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企业和农户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致使少部分茶园仍存在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农药残留、重金属、稀土等安全指标超标;部份小规模企业、装备差,工业化程度低,加工人员无技术,凭感觉做茶,产品五花八门,生产加工标准多种多样,产品质量无序,形成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资料显示,凤庆全县共有初制所252个,实现标准化10个,经过整改维修20个,多数的初制所加工设备厂房简陋破旧,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初制所的种茶区域,茶农以家庭小作坊生产红茶,很难统一产品标准和保证产品质量。

“滇红茶经过数十年的传统发展,初制加工清洁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明显落后于市场发展的标准。”

在昆明中成文化公司总经理成韦宏看来,滇红茶只有强化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和统一品质标准,才能爆发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

“针对目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先着手基地的无公害管理,研究制定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政策措施,合理划定优质茶园认定范围,加强茶树良种保护培育工作,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联保机制和相关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各初制所和制茶企业茶叶鲜叶收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之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利益链条,企业全面实行茶叶产业鲜叶收购清册制和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茶叶原料质量安全优质。”

在经济学者王明看来,质量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基地源头的品质把控,利用“企业+ 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根据群众交售鲜叶的传统习惯和企业现有基地的实际,按区域划定企业和初制所茶园认定范围,确保范围内茶叶品质标准统一。企业和初制所对认定范围内的茶园组织科学、安全、生态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原料基地认定协议,负责茶农鲜叶原料收购。

合理品牌规划破解增值困局

2016年,凤庆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0.6万亩,毛茶总产量达35386吨。产值达68891万元,均价为19.60元/㎏;红毛茶产量达26633吨,产值48012亿元,均价为18.03元/㎏;精制茶产量达28200吨,产值139696万元,均价为49.54元/㎏。

对比2015年数据,可以直观看出,目前凤庆滇红茶发展仍是以增量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并且亩产附加值极低。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限的资源,受土地面积及生态环境破坏等条件制约,产量的增长迟早会达到极限,如果产品价值没有提升,不仅给产业发展造成阻碍,甚至有导致产业萎缩的风险。

“附加值提升难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产品标准参差不齐,其次是受市场影响,因为营销理念和方式没有创新,所以给产品附加值提升形成阻力。”

王明说,因为市场波动,茶农管理茶园赚不到钱,只能外出务工,然而茶园为了减少管理人力,就加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最终致使茶叶的农残超标,品质下降。也形成了市场直接影响质量,然后质量越低市场越不景气的死循环。

茶叶企业产品研发缺乏人才和营销、技术等核心竞争的支撑,是滇红茶产业发展又一层难以突破的阻隔。

目前凤庆全县有农户91723户,其中80716户种茶,占总户数的88%;39.38万农业人口中有37.8万人种茶,占96%,但从事茶产业研发和营销的创新类人才不足千分之一。

“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在于品牌的树立和成长,应该以政府牵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功能,鼓励企业到国内重点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销路、树立品牌。加强凤庆滇红茶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培育和提高凤庆滇红茶产品品质,加快推进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

王明认为滇红茶的发展受人才匮乏的制约,加强与茶叶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依托科研院所,开设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的人才资源方面取得突破。然后系统性、针对性、精准性的品牌推广方案,重点打造“凤庆滇红茶”的产品品质和商标标识,同时带动企业的品牌自我成长,扩大“凤庆滇红茶”的认知范围,将“凤庆滇红茶”由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变成富民的品牌。

精准市场定位谋划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红茶流通领域向更精细,更精确的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方面发展。品牌定位、市场定位,产品的定位及消费群体定位变得更为精准,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明显已经跟不上市场的节奏,相应措施的迟滞,不但会造成品牌价值资源的浪费,最终还将形成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局面。

“2002年普洱茶未火爆以前,滇红茶是最好的云南茶品牌。现在我的公司只做高端滇红茶,相比较普洱茶做的更多些。”

春茗茶叶公司总经理杨春明透露,以前他主要做滇红茶,现在市场不景气,发展重心转移到普洱茶板块。他认为目前滇红茶发展面临资本薄弱,企业抗风险性能力差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滇红茶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和政策,合理引领规划,引进大企业作为示范带头,做好品牌营销,当地企业紧紧抱团找准自身定位,严格把控产业链上游环节,共同助推产业成长。

“面对整体市场受到同类红茶产品及普洱茶、黑茶等品类巨大冲击的现状,滇红茶应该避开与竞争对手的短兵相接,重新定位滇红茶的消费领域和层次,发挥滇红茶原有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重点放在红茶普及度较高的,例如欧洲市场及我国东北、华东等地区,重新抢占有市场。

在谈及滇红茶的市场定位时,王明表示应该发掘滇红茶文化内涵,培养口味习惯,引领消费,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定位消费等级和价格体系,制订有效的营销战略,培育中长期消费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重新夺回其在红茶市场的定价权及话语权,扭转被动的市场局面。

创新营销思维寻求发展新路径

滇红茶由凤庆大叶群体茶种精制而成,具有汤色红艳、香味醇美、滋味浓厚的特殊品质,在红茶界与祁门红茶分庭抗礼。2016年凤庆县“滇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23.79亿元人民币,品牌潜在价值估价为41.02亿元人民币,入选年度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目前由于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够统一,部分部门、企业、农户对滇红茶产业发展信心不足,负面情绪形成发展隐患,致使品牌价值提升缓慢、品牌缺乏具体规划、品牌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成韦宏在对滇红茶市场做深入调查后分析认为,滇红茶在市场发展战略上聚焦力度不够,企业团结共赢意识差,发展方向进入了茫然的全局面误区,形成了“力薄而担重担”,资源投入大而发展见效慢的困局。

品牌建设方面,“滇红茶”作为公共品牌,被数百家企业共同使用,导致质量管理难度大,以至于因个别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就造成整个品牌的污点。

成韦宏认为,引领企业走出“全局面”发展误区,集中优势资源,团结企业,形成统一品牌发展共识,实现战略高度聚焦,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为先导,第一阶段以传统滇红茶为主导,稳中求进,夯实基础,建立畅通高效的营销渠道占领市场,实现品牌和产品同步“走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发展;第二阶段依托凤庆的生态优势及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滇红茶文化内涵,依托“红茶庄园”,以生态文化旅游体验为主,打造“红茶庄园”生态旅游名片,实现品牌宣传互动的格局,同时增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体验感受,切合临沧市委市政府建成“红茶之都”,打造“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红茶品牌的战略,以滇红茶为核心产业,带动形成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树立品牌影响力加紧市场渠道建设

茶叶在现代社会中运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的饮食方面,还是在休闲、 养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广阔的茶产品市场,茶品牌建设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是茶叶大国,却不是茶叶强国,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中红茶占比80%,但滇红茶占比不到红茶比例的10%,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效竞争力,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和困难,加快滇红茶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多样化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非常想把茶叶送进国际市场,但缺乏海外渠道。”

三宁茶叶副总经理金冬梅在谈及国际市场渠道建设时,略显无奈。

“充分分析市场存在的问题,加紧口岸公司的联姻,树立品牌的国际地位,拓宽市场渠道路径,面对如斯里兰卡、印度、越南、印尼等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红茶品质优越,成本更低等优势,应该避开正面竞争,精准切割出符合滇红茶特性的市场。”

在王明看来,“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凤庆县的区域品牌,要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思考和探索茶叶市场渠道建设,把凤庆滇红茶打造成国内红茶的大商标、大品牌,不断扩大滇红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要围绕“凤庆滇红茶”品牌,全面开展公共品牌策划营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营销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从茶原料到产品加工全过程严格把控每个细节,确保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踪性,降低生产成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开放市场,不断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云南经济日报 成 锦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