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孔
平均每个昆明人每天要产生1.2公斤垃圾,全昆明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高达6000吨。这么多的垃圾,如果处理不好,既污染环境,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昆明的垃圾处理还将面临极大的压力,垃圾问题已成为一个关乎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在全市深入开展“垃圾革命”,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已是迫在眉睫。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做到科学处理,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让其在合适的地方再利用,继续发挥余热,做到物尽其用。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为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为科学处理打下基础。然而,这么个看似并不复杂的工作,实际操作中却落实得很不到位,街头的垃圾分类桶里,什么都往里扔,分类的提示形同虚设。不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每天丢的垃圾袋里,就是一包大杂烩。
垃圾分类为何执行得不理想?业内人士给出了答案: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分类处理标准不明确、末端处理能力不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不通畅、垃圾生产者对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卡住了昆明垃圾分类的推进。这么多的原因,导致垃圾分类成为难题,也就在所难免了。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还会越来越多。举个例子,随着外卖的兴起,每天产生的包装盒就让人头疼。如果不把这些垃圾处理好,迟早就会变成“灰犀牛”。
针对昆明垃圾分类遇到的诸多问题,昆明已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在2018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30%以上;2019年底前,分类收集覆盖率达40%以上;力争到2020年底,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另外,今年12月31日前,将制定出台《昆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法律手段强化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革命”的“时间表”“任务书”都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号角已吹响,人人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向垃圾宣战,打一场保卫美好家园的全民战争,呵护春城颜值,让昆明的天更蓝、水更清,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