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人物
篆新市场 “馒头哥”
2018-03-07 11:28:08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关喜如意 李文君 文/图

“一层、两层、三层……买买,44层,咋格会有那么高呢蒸笼!”昆明新闻路的篆新农贸市场里,山东刘烨呛面千层馒头店铺前挤满了市民,他们一边排着长长的队,一边看着老板和店员拿着梯子蒸馒头。

只见店员爬上两米左右的梯子,老板刘烨则站在下面,用力把蒸笼举过头顶递给梯子上的店员,一上一下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儿,44层蒸笼就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高度竟达3米多,都快接近二楼的窗子了。

看着自家店门前人头攒动,满头大汗的刘烨心里有艰辛、有酸楚,更多的却是甜蜜。

刘烨创业的故事就像一本书,我们从1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慢慢翻看。

18岁,刘烨开始外出寻找生计,在老家干过货车司机,卖过煎包、烧饼,还做过粮食生意。然而,总觉得自己浑沌了几年也没折腾出个名堂,倒是应了“先成家后立业”的老话,娶了一位厮守相伴的姑娘共同生活。

22岁,刘烨开始和妻子孙翠萍闯荡北京。凭借着做面食的家传手艺,生意做得不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生意刚有起色时,一轮拆迁导致他们的所有投入付之东流。刘烨说:“那个冬天北京格外冷,半夜里绝望与无助总是缠绕着我。之后,便萌生出到南方试试的念头。” 那一年,31岁的刘烨带着家当挤上离京来昆的绿皮火车时,包里仅剩151块钱。

刚开始,这场没有回头路的“试一试”带给他的是洗不完的盘子、干不完的脏活。他靠着每月800元的薪资一点点积攒,慢慢地,添置了一辆三轮车、一套做面点的设备,还租了一间暂时属于自己的小屋。就这样,刘烨和妻子在昆明的小板桥附近做起了炸糕生意。在老家一块钱4个的炸糕,在昆明能卖一块钱一个。他说:“昆明气候好,生意好做,这样的光景我挺知足的。”

“2011年我到篆新农贸市场租下了现在的铺子时,感觉有了归属感,一身力气使都使不完。我和媳妇没日没夜地努力劳作,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片区很少有人接受我做的馒头和烧饼,一袋25公斤的面粉加工出的馒头两天都卖不完。”停顿了许久,刘烨有些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偏偏在这刚起步的时候,刘烨媳妇查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看着每天备受煎熬的妻子,他只能担起更多的家庭重担。每天凌晨两点,刘烨就开始和面,一直干到天黑才收摊。在这样超负荷的透支下,意外出现了,在一次操作压面机时,刘烨把自己的三根手指压得皮开肉绽。

“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当时连房租都快交不出来了,说实话当得知手指的治疗费需要3万块钱时,我心疼的不是手指,而是钱!”吃的苦太多了,刘烨觉得自己都有些麻木了,可是,回忆起这些曾经心痛的往事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叹息了一声。

幸运的是,刘烨得到了老乡的解囊相助,保住了手指,交上了房租。

“之后,我就很顺利了。不过,我坚持每天踏踏实实做事,认真做好每一个馒头。渐渐地,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刘烨在茶桌上冲泡了一壶茶,脸上透出苦尽甘来的笑容。

今年春节,刘烨把老父亲接到了昆明,又让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和还在上初中的儿子也一起来昆明。一家人围坐圆桌过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团圆年。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