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产经
罗平高原特色农业“有奔头”
2018-03-13 09:26:36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分享至:

记者 鲁 宽 邱跃林

近年来,罗平县坚持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要事来抓,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特色经作50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51户、家庭农场125户,初步形成云姜、云油、云花、云鱼、云蜜、云牛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2017年累计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值44亿元,占全县GDP的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5元,增长9.8%。高原特色农业成为罗平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罗平高原特色农业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3月9日,在罗平开幕的国际黄姜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罗平县人民政府县长海建才介绍,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2018年要重点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打好“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罗平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人无我有”方面:一是气候。罗平县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740毫米,是全省的四个多雨中心之一。县城海拔1480米,是最适合人体康养的黄金海拔。二是品种。罗平县是全国年产15万吨油菜籽生产基地县、全国年产30万吨小黄姜交易基地县、全国出栏160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蜜蜂春繁基地和国家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县,烤烟、油菜籽、小黄姜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水产、蜂产品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一。三是旅游资源。罗平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差异化特征明显,被誉为“美丽的东方花园”“神奇的鱼龙故乡”“地球上春天最美丽的地方”。

“人有我优”方面:一是水源。罗平境内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建有小(一)型以上水库14座,小(二)型及以下水库29座,特别是阿岗水库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19.44万亩。二是光照。罗平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充分,农产品的自然品质好。三是空气。罗平县森林覆盖率达48%,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能够为动植物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四是土壤。罗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础。

六大“云”字头特色产业的罗平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在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上,罗平县重点发展壮大云姜、云油、云花、云鱼、云蜜、云牛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罗平小黄姜”是在罗平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下,历经300余年人工种植和不断选育形成的独特地方品种,其姜辣素、姜油树脂含量位居国内众多生姜品种之首,其药用保健养生价值堪称姜中极品。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罗平小黄姜实现了产业化发展,2006年注册了“罗平小黄姜”地理证明商标,获得曲靖市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获得国家质监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近年来,“罗平小黄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产量稳定在30万吨,年均产值10亿元左右。罗平县已成为滇、桂、黔三省交界处最大的生姜集散地,年生姜交易量超过50万吨,年交易总产值20余亿元。计划到2020年,把罗平小黄姜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小黄姜20万亩,实现产量3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

在云油产业上,罗平计划到2020年,培育双低油菜种植基地100万亩,培植木本油料基地60万亩,以油菜基地和木本油料基地为依托,积极培育扶持油料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高级烹调油品牌,加工油菜籽等油料18万吨,高级烹调油1.5万吨,实现油料加工产值15亿元以上,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提质增效。

针对云花产业,罗平将树立农业旅游化思维,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学习借鉴国内国外先进发展经验,提高罗平“四季有花”规模化种植水平,让农业有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计划到2020年,以夏秋观赏花卉种植面积3万亩,产值1亿元以上。

云鱼产业,将充分发挥万峰湖库区水面、县内河流、坝塘和电站库区众多的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罗非鱼、鳟鱼、鲟鱼为重点的常规淡水鱼类、特色冷水鱼类和优质土著鱼类养殖,建成西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打造罗非鱼品牌,通过发展“一条鱼”有效解决库区渔民的生产、生活、发展和稳定问题。计划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6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

云蜜产业,以100万亩油菜花为载体,充分利用油菜花、苕花、荞麦花等多种蜜源植物,积极示范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西蜂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饲养技术”。计划到2020年,全县西蜂养殖4.2万群,中蜂饲养2万群,实现蜂产品产量4000吨,加工能力达到3500吨以上,蜂业产值2亿元。

在云牛产业上,深入实施百头肉牛示范场建设,培育壮大能繁母牛养殖合作社,推进能繁母牛规模发展,推广以云岭牛为主的肉牛品种,新建或改扩建存栏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进一步提高肉牛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云岭牛养殖全产业链,将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牧业增效。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