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祥云飞龙进京
记者 张 珂
为整合资源,云南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祥云飞龙”)一路北进,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再生资源”)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
合作的目的是将中国再生资源的产业资源优势与祥云飞龙的生产工艺优势相结合,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深度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合作基础
中国再生资源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属企业,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领军企业和专业的环境服务商。
资料显示,中国再生资源在全国25个省(区、直辖市)建设了环渤海、东北、华东、 中南、华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区域回收网络,拥有近50家分子公家、1家主板上市公司和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企业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铜、废铝、废不锈钢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危险废弃物处置、污水处理、稀贵金属提取加工等。
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的1998年,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已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唯一、国际领先专利技术,以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主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科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利用二次资源综合回收生产电解锌、铅、镉、钴、金、铟、银、铋等金属以及硫酸、亚硫酸钠、工业氯化钠等产品及销售。
产业链贯穿了回收、分拣、粗加工及深加工等各个资源化利用环节,业务网络覆盖全国,与多家钢厂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祥云飞龙董事长杨龙表示,钢厂烟尘等二次资源是乙方的重用原料,双方拟在钢厂烟尘等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
谈及公司的创建、发展和壮大,杨龙坦言:“公司没有任何先天资源优势,但是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了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祥云飞龙所在的祥云县既无传统精矿作为原料,也无终端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使企业没有任何天然竞争优势。因此,公司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的工艺技术无条件满足各种原料,做到“人弃我用,变废为宝”。
经过两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祥云飞龙实现了自有研发核心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成为能够大规模、无害化处理钢厂烟灰、冶炼厂残渣等二次物料,并实现锌、铅、金、银、铟、铜等多金属综合回收的高科技循环经济企业。
“正是由于双方各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基础的优势,才有共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的条件。”杨龙这样解读他不远千里,进京与中国再生资源公司谈合作的原因。
发展愿景
谈及此次签约,能否实现深度、长远期合作,杨龙表示可能性极大。
祥云飞龙是云南祥云飞龙集团旗下,在新三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祥云飞龙与中国再生资源自去年12月初签订战略合作以来,双方正进行深度合作对接。
合作内容一是原料供应。中国再生资源通过与其合作的钢厂达成长期稳定的钢厂烟尘供应关系,确保每年向祥云飞龙供应一定数量的钢厂烟尘或其经回转窑处理后的氧化锌混合物(以下将钢厂烟尘及其经回转窑处理后的氧化锌混合物合称“原料”)。
鉴于原料中含锌品位不同,及锌价波动情况,原料定价原则上采用锌锭价格的比例定价模式,针对杂质进行价格调整,并综合考虑运输费用及其他杂费。
中国再生资源承诺在备忘录有效期内,他们将积极开拓原料来源,在同类业务、同等条件下优先与祥云飞龙合作,优先供应原料。
而祥云飞龙也承诺,在备忘录有效期内,公司在同类业务、同等条件下优先与中国再生资源合作,优先向中国再生资源购买原料。
谈及祥云飞龙发展愿景,杨龙介绍,目前全世界的铅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都是以锌、铅精矿石为主要原料生产,原料价格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且锌、铅矿石资源不可再生,已探明静态可采储量仅可供开采约20年,因此寻找低成本、供应充足的二次资源替代一次矿石资源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祥云飞龙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能耗,通过富氧高速回转窑技术将锌冶炼残渣二次富集为氧化锌粉,重新作为湿法炼锌的原材料。
祥云飞龙通过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增加富氧喷吹和提高转速,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了热值浪费,所用燃料焦炭变为无烟煤,能耗大幅下降。同时,调增回转窑转速还提升了原料的处理能力。
通过不断坚持创新,祥云飞龙已从一家传统铅锌冶炼企业转变为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企业,并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企业实现了从“传统原料”到“二次资源”,从“资本驱动”到“技术驱动”,从“夕阳产业”到“朝阳产业”的三个转变,在实现“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获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