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涛源
四月的玉溪,百花争艳,绿波涟漪。位于玉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云科玉溪高新众创空间里,繁忙的脚步声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序幕。
“在创新方面,谁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走得快、站得高、看得远,谁就能够占领先机,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玉溪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创新是第一发展动能。
创新,已然成为玉溪这座滇中城市的最强动力源。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共有17个城市入选。其中,玉溪市成为云南唯一上榜城市。如此殊荣,无疑为玉溪创新驱动“如虎添翼”。
“创新强市”助推跨越发展
玉溪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创新活市”战略基础上,近年来,又进一步把“创新强市”作为推进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新生态,使得全市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主体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引进成效明显。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玉溪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园区3个。在产业创新上,“云南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国家科技部认定,红塔区、通海县、易门县被认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海蔬菜、花卉农业科技园区入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与此同时,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全省实现政策措施实施、充电站建设和使用推广“三个领先”。
截至2017年,玉溪市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19件、授权量1003件、有效量807件,位居全省第二位,并被列为了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市。同时,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围绕重点产业,组织申报并扎实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2项,争取资金6790万元。此外,组织开展“中国院士玉溪行”、中国玉溪科教创新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科技入滇”等平台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拓宽科技创新合作开放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助力企业大发展。目前,玉溪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467户,名列全省前茅。全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5个,以及专家、项目、文献等6个“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数量居全省第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引进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等科技创新人才192人,4家企业入选为省级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近年来,玉溪市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七大工程”,扎实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启动实施创新驱动争先创优两年行动,开展“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制定出台了包括《玉溪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玉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玉溪市实现2020年R&D经费投入占GDP2.5%实施方案(试行)》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国家、省、市关联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全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力支撑了创新驱动发展。
尤其是去年以来,玉溪市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577”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积极创新引领跨越发展大行动,狠抓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行动落到实处,科技创新迈出了扎实的新步伐。
目前,在搭建创新平台方面,玉溪已搭建5个创新的众创空间,12个省级的创业平台。全市以建成高水平的“科教创新城”为目标,正在努力打造云南领先、西部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学研究、科技合作、技术孵化、成果推广基地。园区按“一园三区五功能”定位,通过硬件建设和环境再造,成为了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乐土、产学研政协同平台、公众科普教育基地。其中,云科玉溪高新众创空间和云科红塔双湖汇众创空间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打破了玉溪市国家级众创空间的“零突破”。
2017年,玉溪市科技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近13%,科技创新跑出了玉溪“加速度”。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据记者了解,紧扣高质量发展新坐标,对接“创新强市”战略,今年,玉溪科技创新工作将锁定科教创新城科技片区建设等十大重点,着力提升创新实力,从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