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人物
职业农民,奔的是那甜日子
2018-04-10 10:29:0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苹果种植技术教学现场 田间地头现场教学

记者 张帆 通讯员 赵正先 文/图

核心速读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凸显,明天谁来种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话道出了未来农民何去何从的隐忧。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2014年,昆明市西山区被列为全国300个、昆明市唯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区),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发展现状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职业农民:富了口袋富脑袋

“以前只是想有口饭吃,没想过把养蜂当职业。”团结街道六岔路村的王春高是一名养蜂人,他说,“以前采用传统养殖方法,蜂王经常逃走,又搞不懂是什么原因,所以产量不是很好,收入不高。”他说,现在有了技术,又会管理,养蜂开始赚钱了。

王春高的改变,来自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6年2月,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蜂班开班授课,共招收65名学员。“最初有100多人报名,远远超出预料。”西山区农林局科教科工作人员段芳华介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养蜂班对入班学员资格作了规定:55岁以下、初中学历以上、至少养殖蜂20箱以上。通过筛选,有着多年养殖经验和养有40箱蜂的王春高进入职业培训班。

“来上课的都是专家教授,实在是太好了。”参加培训后,王春高拿起课本认真钻研,不明白的地方请专家实地指教,找到了产量不高的原因——缺少蜜源。随后,在西山区农林局的支持下,他种植了油菜花,不仅保证了蜜源,还增加了收入,蜂蜜产量从原来的每箱3斤增产到6斤。课程结束后,王春高和其他学员们进行分科考试,经过社区、街道、区三级层层审核和专家评审,王春高获得了初级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而且还是养蜂班的“优秀毕业生”。现在,他的养蜂规模已扩大到70多箱。

在西山区,像王春高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大有人在,他们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不但帮助了其他村民增收致富,还带来了观念的转变。

“因为农民成为被认定的职业,我对这份职业也有全新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种植劳作,而是想做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团结街道龙潭社区的李顺,是西山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的学员,也是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4名高级职称获得者之一。李顺的种植地原来是一片“五采区”,他种下果树,不断增肥土壤,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恢复了生态。作为观光采摘农业,他施用有机肥,以草养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更优质,更让人放心,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李顺说。

职业培育:共同富裕有奔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王春高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下,六岔路村的养蜂事业逐渐兴起,成立了昆明团谷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的山林养蜂经济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建成活框蜂箱400箱,优质蜂蜜产值达30余万元,新增总产值2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示范户推行养蜂新技术100多箱。

海口街道办事处的董洪承包土地100亩种植草莓。他从成都市引进优质种苗,全程实行生态管理,一部分销往四川、广东等地,一部分通过消费者入园采摘鲜销,年产值约200万元。同属海口街道办事处的张秋,养殖奶山羊近300只,他牵头组织养殖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加工制作销售乳饼、鲜奶、酸奶,年产值25万元。他们带动了很多当地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既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还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发展农业。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周期为3年,在带给农民技术与知识的同时,更让他们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段芳华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从“培训”向“培育”的创新,从“办班”到“育人”的转变,“一村一品”是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近年来,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特色,西山区确定了肉羊、蜜蜂、黄梨、蔬菜等8个产业培育类别,课程采取小班制教学,运用“教室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农业专家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接受教育只是起点,实践中还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西山区建立了技术指导员制度,长期进行服务指导。

据了解,西山区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特色,着力打造以设施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导,名特优水果种植和高效养殖产业为发展方向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板块,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形成一批特色明显,效益可观的品牌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结合现代科技与农业发展互助的特点,西山区积极探索 “互联网+农业”的新思路,开展在职业农民中急需的科技类别培训,聘请专业老师讲解电脑操作和互联网运用的基础知识。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西山区农林局副局长范春明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是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更是要为振兴农村注入生机与活力。目前,西山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39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63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66人、初级793人。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