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乡土人才破“土”而出“香”起来
2018-04-10 11:15:04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手工蚕丝被畅销 彝绣技艺培训

今日观察

记者 茶志福 文/图

作为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乡土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打破学历、职称评价和使用人才的习惯,持续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挖掘统计工作,把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能发挥带头作用、有行业特长的乡土人才筛选出来,完善底册,摸清专技特长,逐个分类建档,共选拔出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651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其中,生产型375名、经营型78名、技能服务型198名。对于高层次人才队伍,禄劝还建立了县委联系专家的管理、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努力为各类专家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

重视人才 培养更多乡村“潜力股”

“我们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工作,不仅破格‘挖金’选才,为乡土人才分类建档,不断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还注重加强充电培训,提高乡土人才专业素质。”禄劝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熬頔说,县里依托农业项目、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及远程教育等“智库”平台,采取专家授课、现场观摩、进村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民族刺绣和劳务技能培训,分类分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50余人、农村科技骨干200余人,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种植养殖能手200名,努力把乡土人才培养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土专家”。

返乡创业人员是乡土人才的“潜力股”,禄劝县成立了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的指导和支持。2016年6月,该县在中屏镇建立了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禄劝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整合省市科研单位、省内外咨询服务公司等县内外服务资料,为入驻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多方位、全程化的跟踪服务。截至2017年11月,共有92个企业入驻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就业人员达10664人次。

禄劝县还严格执行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让有创业和培训意愿的返乡人员100%接受培训。同时,成立由培训学校、农业部门、个体协会、成功创业负责人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志愿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服务,目前有创业导师30余名。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禄劝茂山丝富达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本土企业,所产“轿子山牌手工蚕丝被”家喻户晓,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甚至在加拿大、日本也有不错的销量。公司创始人、74岁的游耀祖说,注重人才、注重质量是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目前公司已培养出23名持有国家颁发证书的生产管理技术人才,自己也是云南省高级农技师,2017年又被评为县级人才,这是他特别自豪的。

“乡土人才熟悉农村,更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游耀祖说,留住和培育乡土人才,就是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力量。所以,现在仍身兼三个协会会长的他,始终不忘在基层一线发现和培养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型人才。

用活人才 发挥致富“领头雁”作用

为盘活用好乡土人才,禄劝县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和技术帮扶等办法,引导和鼓励乡土人才带头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和带动身边群众发展产业,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提供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和“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增强乡土人才的创业致富能力和积极性。

为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热情,该县在彝城新都、凤家古镇打造了民族刺绣和文化风情街,为乡土人才免费提供为期3年的商铺使用权,展示和出售民族刺绣品、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促进他们在产业发展一线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

彝尊工坊是当地一家很有特色的彝绣坊,在彝城新都民族文化街开了9年之后,如今转到了凤家古镇。店主刘艳告诉记者,政府在商铺免租、小微企业扶持、外出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有团队参观也会优先推荐来看,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到创业有信心、发展有空间。刘艳说,禄劝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妇女同胞的手上功夫刺绣并没有丢,做出来的民族服饰十分精美,彝尊工坊不仅为广大妇女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增加她们的家庭收入,还注重加强对绣女的培训,教她们在传统绣法中融入现代元素,让彝绣这一针尖上的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延续下去。

禄劝还将乡土人才纳入全县187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天兴蜂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就是其中之一。天兴蜂业养殖合作社位于屏山街道发明村,由当地村民史兴有等人创办,占地300余亩,主要从事蜜蜂、胡蜂人工繁育养殖及新品种果树种植等。合作社攻克了蜂王培育技术,获得蜜蜂、胡蜂人工繁育6项专利权,申请获得“土甲”商标,并成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胡蜂繁育试验基地、昆明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禄劝县残联养蜂创业技能培训基地。

“合作社现已合作养殖蜜蜂4200余群,是目前我省蜜蜂繁育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史兴有说,合作社已带动发展养殖户35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10户,2017年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为山区农村脱贫增收开创了一条新路。今年,合作社计划繁育蜜蜂30000群、胡蜂2000群,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熬頔告诉记者,该县还注重从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2017年度共有46名乡土人才、致富能手被发展为党员,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服务人才 实干创业支撑乡村振兴

3月13日,来自中屏镇法格村委会江边村小组的小黄姜经禄劝乡土青年网络有限公司“云南乡土青年”微信公众号下的“村官帮卖网”推广销售,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卖出1551份(每份0.5公斤),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好评。

“这是我们‘乡土青年’打出的第一炮,没想到就打响了。”“乡土青年”段坤成略带自豪地说,这些小黄姜是他们亲自到村里从贫困户手里收购来的,是“乡土青年”电商扶贫的首次行动。继“中屏小黄姜”之后,3月23日,“乡土青年”又推出了第二款产品——撒营盘生态土鸡蛋。

值得注意的是,“乡土青年”不仅帮助农户把农产品带出农村,而且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乡土青年”是6名禄劝籍大学生村官以来自农村、感恩农村、回馈农村为情怀创立的,成立和运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现在入驻禄劝电商服务中心,两年免房租、水电及网络费,连办公设备也是项目顾问、中屏镇党委副书记保振邦支援的,中国邮政、猪八戒网等入驻单位也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

“之所以取‘乡土青年’这么土气的名字,就是为了表明我们的双脚牢牢站稳家乡土地上,志向就是为家乡的农村群众服务。”段坤成说,没有多余资金雇佣劳力,我们都是亲自上手进行打包、发货、送货,县城内的订单都是自己配送,外地订单才发快递。“有全县大学生村官做我们的‘联络员’,有各个村级党组织为我们对接村民的前沿阵地”,乡土青年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优化保障服务,让每一个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人都能有用武之地。”熬頔说,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需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尽管“乡土青年”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们的初心令人敬佩,品牌理念值得推广,这样的乡土人才应积极扶持。

据悉,为打造乡土人才实干创业环境,禄劝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形成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电商助推的路子,面向乡土人才提供创业补贴、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产品推介等公共服务。同时,依靠猪八戒网、乐村淘、“乡土青年”等电商,进一步打通民族刺绣、优质农产品上行通道,帮助困难群众增收,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