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 波 普腾中木
新材料产业的锐进,将促使云南工业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新材料产业的锐进,将促使云南工业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获悉,按照规划,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将分阶段、分重点稳步推进,确保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基本形成新材料产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低端到高端、由分散到集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
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6年启动的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区,采用“一区二片”模式建设,分跨安宁市工业园区(麒麟片区)、禄丰工业园区(土官片区)两地。
作为我省首个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园区囊括了新材料的研究,孵化、检测及人才服务等多重功能,园区规划净用地总面积约5930亩。
今后,该园区将重点发展光电子电池、前沿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等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到2020年,园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500亿元。
未来,随着以昆明安宁工业园和楚雄禄丰工业园为主的“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建成,将构建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创业创新中心。
2017年7月,我省正式成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成为了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的第一个区域性子基金。
云南省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首期募集规模为20亿元,存续期8年,基金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按照市场化要求独立运作。
云南省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由国投创新公司负责管理,据总经理白国光介绍,该基金由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出资10亿元,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母基金首期出资4亿元,存续期为8+1年。
该基金重点支持云南区域内的骨干龙头企业及行业优势企业,同时也会整合行业资源,将合适的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公司引入云南,实现产业落地,以及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
本报记者了解到,通过国家和云南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培育和建设,一批新材料创新平台逐渐壮大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云南已建成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建成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钛资源深加工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并拥有云锡、云天化、云南冶金、云铜、云南煤化工、云南锗业、大红山矿业等7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云南企业频频发力新材料领域
近年来,云南各大企业在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纷纷加大投入,各大企业在新材料产业的大手笔投入不断开花结果的同时,我省优势企业的产业链正不断延长,附加值日益提升。
云锡集团在锡新材料、铟新材料、动力与储能电池及材料等3大新材料产业发展连续取得新突破。云天化集团成为我国最大聚甲醛生产企业,超薄电池隔膜产品性能处国内领先水平,玻纤生产工艺和技术世界一流,产品畅销全球。
以发展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为使命的云南贵金属集团,目标直指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中国最先进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汇聚平台,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科技跨国企业集团。
该集团走科技引领、产业孵化、产融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实施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战略。建设完善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资源再生和贵金属金融三大业务板块,不断完善新材料产业价值链。
目前,云南贵金属集团旗下不仅拥有全球一流的贵金属研发机构和贵金属新材料制造企业,而且在贵金属新材料领域拥有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科研平台、产业体系和人才队伍。
云南锗业着力突破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在大直径红外单晶、空间太阳能用锗单晶片、磷化铟、半绝缘砷化镓等材料上突破了国外封锁与垄断,现已实现国产化。
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文东介绍,公司现已开发出了新一代新型红外智能整机系统、磷化铟、锗锭、光纤级四氯化锗等代表产品。
公司已获得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云南省省级技术中心、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
已成为全国最大汽车用铝合金材料供应商的云铝股份,在中国唯一、世界领先的0.0045毫米超薄铝箔铸轧生产线,以及锂电池铝箔、铝合金焊丝等几大新材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后,企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云南钛矿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127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主要的钛原料产地之一。
目前,云南已形成以矿产采选、冶炼、加工为基础,以科研、技术、人才为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原材料产业体系。
“云南钛资源储量丰富,钛产业是高载能产业,云南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十分适合发展高载能产业。‘十二五’期间,云南冶金集团和昆钢公司联合打造高钛渣、钛白粉,以及钛合金的材料,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
昆钢控股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亚鸣透露,未来一方面要发展高端的钛产业,支撑中国的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另一方面是往末端发展,做出钛的工业制品以及进入千家万户的钛的健康金属制品等,围绕着这些把云南的钛产业做得更好,成为“有色金属王国”的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