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迎 陈 军
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我省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村级审计工作全覆盖,确保农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目前我省农村审计工作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作为保障,还缺乏一套真正属于农村审计的法律规范,还缺乏农村审计人员的工作条列,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手段不强,审计内容不全面,调查取证难,落实处理力度不够,基层审计队伍能力较弱,大多数乡镇基本没有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2016年,我省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重庆、贵州等省一道率先开展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截至12月底,全省审计系统管理体制构架已基本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开始运行,因此我省要抢抓作为全国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机会,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现实需求,一是加强对农村审计的组织领导。在对农村事务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体系,完善农村审计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与农村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农村公共资金和资产、农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及基层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必须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三是加强农村审计业务指导。结合我省审计职能转变的工作重点,对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的同时,切实加强审计业务知识更新和指导。四是及时总结农村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农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并保障全省经济健康与安全。五是不断创新农村审计技术方法。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构建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加大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六是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对相关政策的掌握也是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必要举措。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尽快出台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由此才能体现审计的独立性。七是加强农村审计的公开透明度,拓宽民众的监督渠道。让村民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既保障了村民的权利,也能对农村的财务进行更直观有效的监督。
农村审计全覆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制定符合农村的财务审计制度,保证农村审计对于农村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