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评论
“独角兽”须细甄别
2018-04-13 16:13:45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至:

□ 梁 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为优秀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随着富士康、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独角兽”概念公司A股IPO闪电过会,资本市场上的“独角兽”热也不断升温。与小米、富士康、宁德时代相关的概念股连登涨幅榜前列,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发公告拉关系、蹭热度。

这股热度也延伸到了场外,各种“独角兽”榜单、名录层出不穷;一些地方大打独角兽牌,成都欲打造全球首个“独角兽岛”,例如天津要建“独角兽大厦”,珠海设立“独角兽投资基金”……

何为独角兽?各种榜单上的“独角兽”是不是名副其实?这其实值得细细考量。事实上,业界对于“独角兽”的定义多沿用境外风投的共识,即成立未满10年、外部融资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则被列为“超级独角兽”。按照证监会的最新要求,能享受上市发行直通车待遇的“独角兽”需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的未上市企业。

按照营收和估值来筛选,自然可以将一些不够格的“伪独角兽”排除在外,但单靠这两个指标可能也会有失偏颇。在营收数据方面,一般投资者除了看财报外,并无其他渠道可核验;在估值标准方面,一般按企业最近一次股权融资的价格计算,这其中也不乏操作空间,如果融资方和投资方联手,吹大估值泡泡也并非难事。

除了财务数据,投资者判断企业是不是“独角兽”,还需要多看其他指标。比如企业经营时间,刚过发审会的药明康德成立于1999年,近20年的运营时间比如今很多A股上市公司还长,历经岁月洗礼周期轮换而越做越大,自然比那些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更靠谱;比如企业产品,如果企业推出的产品经常成为爆款,受到消费者追捧,肯定比那些产品默默无闻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公司更有生命力;再比如行业地位,需要看该企业是否处于产业第一梯队,有没有独特的“护城河”。当然,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独角兽”,盈利指标不可少,虽然证监会的新标准不再对“独角兽”公司上市设置盈利指标,但投资能持续盈利的公司肯定比目前还没实现盈利的公司风险更小。

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即使从中遴选出了“独角兽”,还有一个是否物有所值的问题,如果估值太高,恐怕也不是出手投资的良机。例如,2015年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实现上市,市值一度高达1550亿元,如今这一指标已大幅“缩水”至650亿元附近;一家公司刚上市时被众人热捧,最终大多数投资者无奈“高位站岗”的现象也不少见。因此,当市场都在热追“独角兽”的时候,投资者更应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