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银行
资管新规倒逼银行理财产品变革
2018-04-19 10:05:4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焦 文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这也就意味着保本银行理财不再保本。而对于习惯了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后应该如何理财至关重要。

“投资理财的目的是保值增值,是建立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作为投资者,要懂得把资金分散投资,化解投资风险,或者做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这样会比较稳妥。”90后李文对于理财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在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中,银行自营产品一般会分为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性收益理财产品两种。近期,《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版本落地在即。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这也就意味着保本银行理财不再保本。而对于习惯了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后应该如何理财至关重要。

保本型产品或减少

一直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受到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刚性兑付,特别是银行会直接告诉投资者,哪些是保本型收益产品。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昆明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在4%左右,有的甚至能冲高到5.4%以上。

来自人民银行的2018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对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的调查,人们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人占比分别为50.9%、22.4%和19.2%。

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今年年初开始,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商行和股份行,非保本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无论期限长短,已经全线超过5%。国有大行发行的非保本产品只要期限在3个月之上,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已超过5%。从第三方市场数据来看,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目前成市场主流。

“很多喜欢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多数也是冲着稳定的收益而去。”李文的理财经理段吴玲告诉她,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可保值增值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都希望购买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其实银行的保本理财并非真保本,目前市场上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只占到30%左右的比例。

段吴玲认为,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后,银行理财将成为净值化产品,非保本理财产品也纳入资管,均实行净值管理,理财不能以资金池形式运作后,错配和刚兑将成为过去,短期理财也会逐步消失。未来客户理财将向结构化存款和管理能力强的基金行业转移。

“总体看来,未来理财市场呈现以下趋势:理财规模、增速将会下降,资产配置以标准化资产为主,而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指导意见,银行的理财将会向净值化转化,会有更多的净值型产品出现,期次型产品、保本型产品将有所减少。”中国银行理财分析师认为。

保守投资策略更稳健

“鸡蛋要装在不同的篮子里。”在段吴玲看来,资管新规实施后,原先预期收益型的理财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家庭主要资产配置,要考虑重新配置。

建设银行工作人员称,多数家庭的投资是以存款为主,虽然存款利率低但保值,且风险低资金保障安全。“选择投资时,要选择自己熟悉领域的产品。”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解,这样在投资合同里可以更好地判断资产的质量和未来的回报。

除此之外,投资者也可以尝试投资半开放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这样的理财产品在约定的时间段可以随时赎回,流动性会大大提升。

“如果投资者能承受比以往银行理财更大的波动率,或是投资期限可以长达2-3年。”段吴玲告诉本报记者,投资者可以申购纯债基金作为替代。而承受了一般的可以稍低的收益买低风险基金,如货币基金等,用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替代普通银行理财。

对于二季度又该如何理财投资?中国银行一理财分析师称:“预计在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下,根据各家银行的自身情况,二季度的理财将持续向净值化转变,且收益将会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尝试购买一些非保本的净值化、结构化产品。”

段吴玲建议,二季度应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及流动性要求,侧重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合理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及混合类产品等,当市场波动加大时,适时逢低介入权益类产品进行投资。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要看产品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相比来说,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安全性更高,有银行做信用背书,合规性更有保障,目前银行售的理财产品中,不仅包含本身发行的产品,还包括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的产品,在购买前要明确。

(涉及投资建议,纯属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意见。)

云南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