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迈向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8-05-03 11:55:26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至:

田 原

中国—东盟齐心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双方、对地区、对全球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中国与东盟应当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加强双方发展规划的战略对接、拉紧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纽带、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迈向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十二届东盟峰会上,东盟成员国共同表达了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抬头的严重关切,一致重申了东盟一贯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立场,再度表示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开放原则和立场。本届东盟峰会取得的这一成果,可以理解为东盟成员国对美国以贸易赤字为由挑起与中国等各大经济体贸易摩擦的有力回击。

众所周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根源在其自身。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美国一直将众多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把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留在本国,这种经济结构使美国稳居全球价值链高端并坐享全球利润分配中的最大红利,但也催生出美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商品的旺盛需求,很多贸易逆差由此产生。此外,在诸多高科技领域采取对华限制出口政策,拒绝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以冲销贸易逆差。

在本届东盟峰会上,不少与会代表都表示担心,美国不理智地强迫他国与自己打贸易战,并非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这一做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将给全球贸易秩序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此,与会代表们呼吁,美国应该改变不理智的做法,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问题。

对于东盟成员国的关切和期待,中国不仅给予高度重视,更是做好了充分准备。习近平主席在此前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时指出:在世界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调整的形势下,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变革创新;大家都相信,面对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大家都愿意同心协力、携手并进,创造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自身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又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进步贡献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全局意识和战略判断,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把自己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进一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在此过程中,中国—东盟齐心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双方、对地区、对全球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专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表示,2018年既是东盟进入第二个50年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为此,中国与东盟要继续致力于提升政治安全互信,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与东盟应加强双方发展规划的战略对接,中方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特别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中国与东盟应拉紧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纽带,中方欢迎东盟各国积极参加今年11月份在中国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希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尽早落地,让自贸区升级成果尽早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中国与东盟应继续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共同促进教育、旅游、智库、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夯实中国—东盟友好的社会基础,打造中国—东盟关系的第三根支柱。

历史一再证明,固步自封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让道路越走越宽。尽管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这三大世界经济根本性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但只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平等协商,就一定能攻坚克难、互利共赢、开创未来。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