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航业界,“腾冲模式”备受关注,多次得到国家民航局高度肯定。在旅游资源富集但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通过民航的介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腾冲模式”提供了一种答案。
作为云南机场集团与腾冲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的一种大胆创新,“腾冲模式”是云南机场集团“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在助推全省航空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所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多年来,云南机场集团驻腾冲市的3家企业在“一盘棋”理念的指引下携手并进,以航空产业发展为“龙头”,积极面对市场及环境变化,抱团发展,实现多赢。
腾冲机场于2000年开始筹建,是我省首个县级机场也是全省首家“一市两场”的机场之一。在空中直线距离60公里的范围之内还有保山机场和芒市机场。在机场已经十分集中的地方再新建县级机场,规划之初,各方对机场发展预期并不看好。加之机场建设项目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仅依靠县级财力无法完成,机场建设项目申请和审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机场建设将为完善我省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和推动全省旅游“二次创业”以及促进腾冲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在当时已经可以预见。
为破解建设需求迫切,但建设资金不足的发展难题。在云南机场集团和腾冲市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以火山热海优势资源经营权转让,引进优势企业按股份制投资建设机场的新路子,由腾冲县政府(2015年8月4日撤县立市)与民航云南省管理局和云南官房集团公司合资新建腾冲机场。三方出资组建“云南腾冲机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设置为:腾冲县政府10%,民航云南省管理局46%,云南官房集团公司44%。同时,腾冲将火山和热海的开发权,转让给云南官房集团公司和云南机场集团,分别占46%、44%,余下10%归腾冲县政府所持有,转让期是30年。后期,官房集团出于战略调整的目的提出要退股份,其所持的股份由云南机场集团接手。
在各方合力推进下,2009年1月腾冲机场建成通航,在机场便捷的交通优势带动下,腾冲旅游业实现飞速增长,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15亿元,财政收入23.98亿元,分别比开航之初的2009年增长7倍和3.6倍。旅游接待人数从2009年的330.5万人攀升到2017年的1414.6万人;旅游收入从2009年的16.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1.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腾冲丝路碧玉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与机场同步成长起来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戴斌的三次创业与民航发展息息相关,从1997年成立旅行社向外界推广腾冲,到开航之前的2007年,成立腾冲丝路碧玉工贸有限公司,发展以珠宝、餐饮为主的旅游配套产业,再到如今,因看好腾冲机场改扩建之后的客流潜力,着手建设体验式的田园式景区。戴斌认为,机场建成通航对腾冲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
实践证明:将优质资源与机场捆绑开发的思路和做法,不仅实现了各方共赢发展,而且创新了民航机场建设模式。在抱团发展的过程中,腾冲火山热海景区公司成为国内温泉旅游的业内翘楚——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温泉资源成功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五星温泉的企业;腾冲空港观光酒店作为腾冲首批4星级酒店之一,在腾冲旅游全新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在腾冲酒店行业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3家驻腾企业还联合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站式”航空旅游新模式,为当地旅游高品质配套服务业发展形成了示范。腾冲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明立胜认为,得益于“腾冲模式”下,云南机场集团对于腾冲市主要景区项目改造的大力支持,促成了腾冲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在腾冲市和顺古镇经营着两家客栈的李德杨有句口头禅:“跟着机场一起做强做大。”他的第一家客栈在机场通航之后开业,第二家客栈在得知腾冲机场改扩建后筹建,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如今,关注云南机场集团的微信公众号是李德杨每天的必修课。在他看来,学习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掌握每天的航班动态,对自己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机场成为了腾冲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日渐完善的航线网络为腾冲经济社会腾飞架起了便捷的“空中桥梁”,高品质的航空服务品牌为腾冲旅游创新发展架起 “金字招牌”。在全省航空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中,多赢的“腾冲模式”不断作出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