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保险
“保险+期货” 云南开启扶贫新思路
2018-05-17 10:08:4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张 珂

自去年以来,保险公司、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等入滇帮扶选取了白糖、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运行,为云南农产品的市场运行风控能力增加了保障。

近日,陆章林除按省糖协去年底下发兜底价420元/吨结算甘蔗款外,还因加入“保险+期货”,又领到了3000元的期货风险赔付金。

面对滇糖原料吨价跌破千元的走势与行情,陆章林此前一直忧虑的面孔多出了一份笑容。

这是本报记者日前致电文山富宁县种蔗大户陆章林时,其表达的信息。

据富宁县农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这种保障方式是当地县委、县政府结合精准扶贫,与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下称郑交所)联动,由郑交所去年入滇参与扶贫帮扶以来,以“保险+期货”项目方式试点运行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

对此,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市场信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保险+期货”被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自去年以来,保险公司、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等入滇帮扶选取了白糖、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运行,为云南农产品的市场运行风控能力增加了保障。

活跃在蔗林深处的“风控人”

陆章林未流转土地增加面积种蔗前,曾是富宁县扬万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政府和当地蔗企等扶持,他将面积扩大到30亩。

近两年蔗价突破6000元,他因增加收入变为当地的种蔗致富能手之一。

去年,在当地政府和他人的说服下,他加入到了当地政府和郑交所合作进行的白糖“保险+期货”试点扶贫项目中来,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怀着‘试一试’的想法在今年遇着糖价持续走低时变成了现实。尽管如此,我认为我当时加入的行动是对的,面对市场波动,今年将增加投保面积。”陆章林说。

同陆章林的情况一样,云南还有很多种蔗大户分布在滇西、滇南等蔗林深处的多个种蔗山区和坝区。

耿马县的甘蔗种植大户罗红军,种植了3600亩甘蔗,年产量达2.1万吨。

“以前种甘蔗只有自然灾害类保险,比如,我每吨甘蔗交1.4元保险费,如果出现泥石流等灾害,就可以受偿,但这规避不了甘蔗的价格波动风险。如果国内白糖价格大幅下跌,糖厂也会相应地调低甘蔗的收购价格。即使甘蔗丰收,我仍可能会亏本。”罗红军说。

对此情况,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德龙表示,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农户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变得十分敏感,迫切希望建立农产品价格的保险保障机制。

其介绍,自2017年以来,临沧市在白糖品种试点“保险+期货”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分散风险、保障农户利益。

以临翔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为例,该糖厂年榨甘蔗大约22万吨,向当地上万名蔗农收购甘蔗,公司总经理李晓富表示:“我们今年跟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签订了3000吨白糖‘保险+期货’的试点项目。

蔗农以每亩18元交纳给我们作为甘蔗的保险费,再由我们转交给人保财险,购买其白糖价格保险产品。

去年10月与11月,郑糖1805合约收盘价均价低于8000元/吨时,人保财险做出40元/吨的理赔;12月,郑糖1805合约收盘价均价低于5930元/吨时,人保财险对低于5930元/吨的部分向我们作出赔偿,我们再将这一赔偿金转交给蔗农。”

李晓富表示,如此一来,蔗农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有效分散了甘蔗价格风险,并把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风控保障。

保险模式范围将扩大

如何创新服务模式,让金融更好地助力“三农”发展,是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逐步深入细化农产品价格保险模式,明确了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这对于促进期货、保险和农业产业链加速融合,减缓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对农民收入与种植积极性的影响,同时缓解财政负担,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云南临沧、文山、德宏、保山等甘蔗主产区,覆盖了众多的国家级贫困县,种蔗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省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看来,近年来由于甘蔗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影响着当地蔗农的生活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举例,郑交所白糖“保险+期货”及“保险+农产品”等方式的落地,让参与的蔗农和厂家得到了实惠。

“结合蔗区、蔗农发展实际,除改良品种,推进机械化耕、收等降低成本外,通过参保、入保增强市场风控能力,也是可选之策。”张跃彬说。

面对今年榨期,目前糖价从去年同期6450元每吨,跌至每吨5100元至5200元的挂牌价情况,让蔗区已参保蔗农、大户、收蔗公司增加了信心,同时也让其他甘蔗主产区的蔗农、种蔗大户和企业有了加入“保险+期货”,以及“保险+农产品”的意识和行动。

云南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