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杨梅 富民县域经济的“名片”
2018-05-29 10:01:3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富民县委书记李康为游客送杨梅
 

记者 孔垂炼 郭 林

云南“绿色食品牌”的一颗鲜果,靓丽点缀在物华天宝的富民大地。

五月杨梅正当时,紫裳红实缀青枝。为期10天的2018中国·富民杨梅健康文化节,于5月25日正式开幕。

连日来,在富民县举办的生态体验、文化体验、健康体验、温情体验4大主题活动,包括组织梅农祈福、小水井合唱团演出、徒步徐霞客游线等,深受当地群众和广大采摘游客的喜爱,并再一次拓展延伸了当地杨梅产业的产业链条。

“以杨梅产业作为突破点,带动富民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农业和大健康产业等融合发展,发挥好富民在昆明—武定—攀枝花经济走廊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性第一站作用。”在本届杨梅节开幕式上,富民县委、县政府领导又一次把杨梅产业明确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小杨梅成就千万级大产业

杨梅,在富民果蔬中极具代表性,也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一个靓丽品牌名片。

富民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旭东告诉本报记者,富民县自1992年开始种植大树杨梅至今,已有近40年的栽种历史,目前,全县杨梅有4万亩的种植面积、5千吨的年产量,品种类型有荸荠、东魁、晚稻梅、黑金梅和丁岙梅等。富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杨梅之乡”。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富民县的杨梅节创新不断、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收获也颇为可观。

2016年的杨梅节采用“一节一展一赛”串联整个活动,短短1个月,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0多万元。

2017年的杨梅节以“运动健康、美食健康、体验健康、文化健康”为主题,以“一条特色街区、二场健康跑、三场盛会、四种体验、五个传统节目”等周密部署和多项特色活动贯穿全程,为期9天,接待游客数量达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800万元。

今年的杨梅节以“健康富民·‘梅’好生活”为主题,不仅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杨梅产品种类上也有新的突破。

历届举办的杨梅节,成为了富民县面向全省,迈向全国,沟通世界的经济大舞台。

产品品牌打造持续发力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每到5月下旬的周末,到富民采摘杨梅就已经成为了昆明许多市民的一种休闲方式。随着产业的升级发展,富民杨梅品牌顺应时代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更加丰富,消费日益升级,已经从单纯的农业发展成为集农、工、商、旅游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李旭东向本报记者介绍,富民县处于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内,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昆之要津,生态环境优良,四季花木成景,果蔬飘香,作为昆明最美后花园,是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大健康产业的绝佳区域。富民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长期不懈努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发力、种植户主动参与的杨梅产业发展良好态势。

近年来,富民县杨梅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富民杨梅2004年7月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5年8月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绿色产品、产地认证;2009年,富民县被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2012年,富民杨梅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013年,“富民杨梅”成为该县首个获得原国家工商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商标;2015年8月10日,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富民杨梅”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届杨梅节上新鲜亮相的“杨梅酥”,是富民上河院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20多种杨梅系列产品之一。该公司技术总监王卓介绍,公司以朝气蓬勃的留学归国青年为班底,创立了西南首家杨梅主题观光工坊,将先进的欧洲食品生产工艺与本地好食材相结合,以“好食材,浅加工”为理念研发加工的杨梅系列产品达20多种。

“公司自2015年建成一条每年可生产10000吨杨梅果汁饮料的生产线以后,先后开发出杨梅酥、杨梅酥、杨梅冰淇淋、杨梅软糖、杨梅巧克力、杨梅欧包等产品种类,为杨梅深加工产业开辟了全新路径。”王卓说。

随着杨梅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杨梅产业与工业、旅游业持续深度融合,成为了富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