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冰
有颠覆性、思维敏捷的麻洋,既传统又不拘一格,游刃于珠宝玉石市场的麻洋,似乎发现了产品销售的一个缺口。而如何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用什么产品做市场敲门砖?业内的热点话题正在市场显现。
如果说,几年前是麻洋的学习阶段,那么现在麻洋的营销思路逐步成熟。“我们已经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这个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翡翠作品,每件作品都在100公斤以上。”缅甸密支那佛思玉石公司昆明直销点总经理麻洋拿出市场敲门砖:产品只在高端市场销售。
麻洋介绍,缅甸密支那佛思公司近期的市场调查显示,有文化品位、质量好、外皮表现好的翡翠原石,特别是超100公斤的大玉石,配上精致的红木底座,放在客厅、公司大堂里能彰显主人的文化品味,很有市场前景。
“新产品不会受市场波动影响,因为有这种需求的客户,都是有经济基础的消费者。”麻洋称,翡翠原石是可以传承的,这符合高端客户的消费心里。只要能保证货源,市场沒问题。
“有翡翠原石矿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产出的翡翠原石都在100公斤以上。”麻洋的视线从未离开市场:2010年—2014年,翡翠消费市场非常火爆。市场经过多年的洗牌,消费者的消费开始理智。但是,高端消费者还是很喜欢有文化品位的作品,我们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开发出高端产品。
他说,多年来翡翠作品缺少更新与换代。翡翠作品要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是品格的传承与坚守。如今,翡翠正成为很多人彰显身份的工具,忽略了它背后的文化。
拓展市场的思路,似乎与一场小事件有关。
麻洋回顾了一件事。他说,去年11月,密支那佛思玉石公司在龙肯场口,挖到一块675公斤的翡翠原石。当时,有缅甸玉石专家估值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鉴于它的希有性,起名为缅甸一号。今年3月,又在木纳场口发现一块460公斤的收藏级木纳王翡翠原石。实际上,麻洋开始利用资源优势拓展市场。
而市场现象又给了麻洋充足的底气。
“赌石市场销售从去年出现下滑。相对市场火爆的时候,销售量下滑了一半左右。”对于赌石市场的表现麻洋认为,市场消费者减少,同时购买力又下降。此外,不仅货源减少,而且价格上涨。
他感觉,今年的购买力有所下降。以前,大多数消费赌石的人是出于好奇。从去年开始,很多低端翡翠毛料不好卖,高端的消费者又嫌贵。在他看来,从货源到翡翠毛料销量都不太好。
“2010年、2011年、 2012年,翡翠毛料销售最好。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就不太好了。我们的翡翠毛料,主要是省内玩家买,省外玩家买的很少。”麻洋认为,翡翠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渐洗牌。
他说,从大方向看,消费者已经非常理性。现在,称公斤料的人少了,很多高端消费者更喜欢买翡翠成品。我们的新产品,就是“有表现”的翡翠毛料。在麻洋看来,场口不同翡翠毛料品种也不同。现在的消费者很注重场口,而不是盲目的消费。“场口越多,消费者选择余地越大。市场上商户各场口的货不多。
他还发现,潜在的市场是高端消费。“几千元的手镯不好卖,但上百万的手镯很快能卖出去。”他的例子,凸显了高端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他用掌握的数字作了对比:高端消费占4成,普通消费占6成。
“为什么有的商户关门,也有做得好的,这主要是经营理念不同。”他说留住客户的手法很简单:货真是前提,但产品价格一定要实在,这样才能有回头客。事实上,由于麻洋的诚信,缅甸密支那佛思玉石公司在昆明设立了直销点。
实际上,影响市场变数的不仅仅这些。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保护力度不强。”麻洋对市场的观察,是其背后的尝试以及对文化的坚守。很多民间工艺大师一方面想创新,另一方面又怕创新,创新后的作品必定被模仿。此外,如果设计出新的翡翠产品,别人会来模仿和拷贝。模仿者不仅低成本大量生产,而且用相对低的价格充斥市场。
“不仅是翡翠产品单一,还有企业培养人才的模式有问题。”他说,很多师傅从小就学习雕刻,虽然翡翠加工技巧出类拔萃,但综合素养非常欠缺。这些因素制约了翡翠行业发展。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阅历,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最重要的一点是胸怀博大。外表随和的麻洋,始终透露出一种坚定:云南发展翡翠产业应该倒过来,从文化入手。
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