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要闻
云南有效解决企业注册登记中权责掣肘难题
2018-06-12 09:25:2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孟 寻

要实现“六个一”便民行动中的“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这个目标,精简项目审批有些什么样的具体举措呢?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云昌介绍,主要通过五大举措精简审批时限:一是“减”。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搭车”事项和前置条件,如:项目立项审批只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等外部条件进行审查,不再对市场决定事项进行审查。同时,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等事项。

二是“放”。扩大下放或委托下级机关审批的事项范围,如: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企业投资备案类事项全部实行县(市、区)属地办理,备案机关收到企业申报的全部规定信息即为备案。

三是“合”。对管理内容相近的多个审批事项,原则上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如将消防、人防等专项设计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下一步,还将把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与初步设计方案审批进行合并。

四是“并”。即并联审批,将项目审批前置要件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地质灾害评估、选址意见书核发、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使用林地及在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审批(核)、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等实行并联审批,不再互为前置条件。

五是“调”。完善相应制度设计,让审批时序更高效,如:以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时间很长,现在将其调整作了后置,仅作为施工许可证核发的前置条件,不作为其他审批的前置,可在施工许可证核发前完成,大大缩减了项目立项审批时间。

继续清理“红顶中介”

省委编办副主任郭华介绍,企业和群众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多、程序乱、时间长、收费贵反映突出,为解决好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在这次“六个一”便民行动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严控各类专家论证、评审、技术审查。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重大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外,凡属企业经营中自主决定事项、市场调节事项一律不得强制组织各类专家论证、评审、技术审查。依法依规确需保留的专家论证、评审、技术审查,经审核后建立专家论证、评审、技术审查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法定依据、评审内容、专家构成要求、论证(评审)规则、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付费主体。属于投资项目管理范围的专家论证、评审、技术审查,要进入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登记并向社会公布办理进程。

二是激发中介市场活力。继续清理“红顶中介”,公布全省统一的保留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加快市场化中介机构培育发展。对中介机构资质核定条件进行清理规范,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对中介服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区域、行业、数量等的限制一律取消。加强和规范各级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管理。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加强双随机抽查。

三是整合规范检验检测机构。打破部门界限和行业壁垒,将县域内分散在市场监管、环保、农业、水利、粮食、卫生计生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为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并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全面清理对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管理的政策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得以所有制、隶属关系等为条件法外设槛,限制竞争;不得对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检测品种、检测业务范围等进行限制。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检验检测机构,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科研机构、院校等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员力量,以市场方式提供检验检测服务。

下放企业登记管理权限

在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行动中,提到“科学合理下放省、州(市)企业登记管辖权限,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就近办事”,下放后将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省工商局副局长刘光宇说,下放企业登记管理权限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省工商局按照“简政放权、利企便民,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能放尽放、放管结合,依法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正在积极合理划分省、州(市)、区(县)企业注册登记权限。

下一步,将根据权限划分,准备把省工商局登记的部分企业下放至其住所所在地登记机关,有效解决企业注册登记中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权责掣肘难题。

下放企业登记权限后,省工商局将只登记四类企业:一是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或者省政府授权部门审查同意设立的企业;三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范围内的外资企业;四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应当由省工商局登记的公司及非公司制企业,80%以上的企业登记管辖将下放至其住所所在地登记机关。

企业登记权限下放后,将有利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方便企业就近办理工商登记业务和其他涉企事项;有利于解决登记机关与监管机关不一致的问题,进一步厘清职责,加强属地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

云南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