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子语 韩成圆
桥头观潮
消费 选择更多更好
7月9日晚8点,记者来到位于昆明市广福路的一家家乐福超市时,遇到了带孩子来逛超市的昆明市民陈女士。经过对比,她选购了一块新西兰产的黄油。“小时候那会儿,想都没想过可以买外国的商品,现在家里进口的东西还真不少。”
正如陈女士所说,购买进口商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而连上今年7月的这轮关税下调,2015年以来,中国已5次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今年7月1日的这轮降税,不光税目数量是前4次降税总数的7倍,平均税率也由15.7%降为6.9%,平均降幅55.9%。
“2015年以来国家对进口商品关税采取了有序有力的调降措施,涉及范围和降税力度越来越大,一开始是一年一次,到2017年频率达到两次。”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所长、副研究员王林进一步分析。他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根据权威机构测算,按照现行国际标准,国内已有大致3亿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口袋鼓了、需求多样了、现实购买力强了,为扩大消费品进口奠定了基础。
王林认为,关税税率降低,有利于丰富市场上消费品种类,同时有助于满足居民日渐升级的对中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浩宏商集进口商品采购总监阮燕也持相似的看法。浩宏商集平台上目前有来自东南亚、欧洲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上万种商品。关税下调预计会有更多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云南省商务研究院院长段涛同样认为,此轮降税的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结合近年来连续多次的系列降税政策,更能看出国家正主动扩大开放,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关税的降低,总体上会促进市场零售价格下调,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但商品定价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到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是一个综合反应的过程。
经营 环境更优更活
记者7月6日采访云南促贸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复时,他正在准备前往缅甸洽谈新的业务。关于这次关税调低的政策,他说,自己目前了解了大概情况,还准备细细研究。
云南促贸通贸易有限公司之前主要侧重的是通过电商平台把中国商品出口到缅甸,受到缅甸消费者的欢迎。今年以来,公司也开始涉及进口业务,现阶段主要以进口缅甸芒果、香蕉、牛油果为主,在销售市场方面,企业与广东中山等外地省市的零售端进行了对接。
谈到此次进口关税降低会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王光复说,关税下调意味着国外商品能以更低成本、更便利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会给做进口贸易的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同时,对出口方来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例如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农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产品丰富,有很大的出口需求,中国是这些国家非常期望开拓的巨大市场。”王光复表示,关税降低使得进口产品增强了竞争力,在国内消费者享受到更多选择的同时,国外生产者从贸易中获得了实在的利润。此外,他补充说,他们公司现在还准备与缅甸合作伙伴一起,在当地建立标准化管理的水果种植基地。这是基于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从生产源头进行提升的原因。从这个角度上说,关税降低,其影响向上游传导,对进口商品的供应品质也有促进作用。
阮燕则认为,从长期看,进口日用消费品关税降低会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相关的业务中。她举例说,浩宏商集除了在昆明市经开区有自己的实体店外,同时也在向昆明市中心的一些进口商品销售场所供货。随着关税下降,企业进口成本降低了,能够有更大的经营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预计会有更多的超市逐渐增加进口货源,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拓展盈利空间。
目前还没有涉足进口消费品的市场主体会考虑增设,而已开设进口业务的则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王光复说,缅甸的海产品市场潜力相当巨大,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他们会逐步开展海产品的进口业务。与此同时,准备联合更多的国内企业,实现进出口双向的更大发展。
倒逼 需主动转型升级
在采访中,多位受访对象均提到,进口日用消费品关税下调在短期内会对本土企业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将倒逼企业在研发、技术水平上更进一步提升,推动国内产业强大强健。对于云南来说,更应该主动从中抓住机遇。
阮燕介绍,除了进口板块的业务,浩宏集团还承接着云南省百县云品出滇的系列活动,希望把云南特色品牌及特色产品宣传、推广、营销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工作中他们发现,以食品农产品为例,云南自然基础条件优越,但在产品标准、包装、营销上与国际高端市场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现在云南省在重点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食品农产品企业应该直面进口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可能带来的“危机”,在生产品质、产品设计、消费服务、营销策略、检疫认证等各个方面做足功课。
王林同样观察到了这一点。他说,进口关税的下调,将带动更多优质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给各类企业特别是内地的制造型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除了传统的引进技术装备、引入人才管理之外,现在还可以多学习来自不同国家消费品的设计包装、营销和服务的理念,以在对比中找出差距、找准问题、校准定位。”他认为,云南的各类市场主体要有适度超前意识,未雨绸缪提早研判,在坚持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不仅满足本省市场需求,还可作为通道和桥梁,把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商品,代理、分销或零售到广大国内市场;有实力有渠道的商家,还可参与国际转口贸易。“为了推动好‘进口战略’,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要统筹规制、研究划出‘3条线’。”他解释说,即要根据地方财力、经济发展速度、市场需求缺口等实际量力而行,促进进口方面不宜步伐太快,要有渠道压货、商品库存的上线;随着进口范围扩大、进口消费品增加,要预研预判外来物种入侵等风险,筑牢国土和国民安全底线;要与国际接轨,坚决打击非法走私、非正常进口,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段涛则认为,企业在市场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关税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有很大关联。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结合贸易数据,邀请有关日用消费品企业参加宣讲会,听取企业意见,及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并以降税政策为契机,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