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玉指生花——非遗传承人段云丽的剪纸情缘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7日 14:53: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致敬传统技艺的守艺人,致敬对作品的精刻打磨,致敬岁月拾光的雕刻师。他们是“拾光的”生活家,是匠心的“守艺人”。雕刻时光,他们代言了云南人文精神内涵。

  东原集团以产品精神内核致敬云南人文精神内涵。即日起至4月底,东原集团携手云南网开展“2018致敬拾光守艺人暨拾光生活家人物评选”,用拾光的温度与精致,致敬云南人文精神,致敬拾光的守艺人。

  快快登录云南网专题页面(网址://special.yunnan.cn/feature16/node_82581.htm)为你喜欢的守艺人点赞吧!

  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剪纸,熟悉又陌生。

  儿时的手工课上,一把剪刀吱吱作响,纸片随着剪刀形状变幻,纸屑摇曳落下,动物、人物、器物……各种形象浮现出来。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剪纸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其实就是最早的剪纸。而今,每逢春节时,中国人的家里会贴上寓意美好的剪纸造型,小小的纸片,衔接起古今中国手艺的传承与冀望。

  到了唐代,剪纸工艺水平已经取得极高的成就,当时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其画面构图复杂,除了“功德花纸”外,还有《菩萨立像》《持幡菩萨立像》等水墨画镂空剪纸,形成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新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

  剪纸对于手艺人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雕、镂、剔、刻、剪,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差错。流传至今,剪纸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并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姻缘

  段云丽夫妇是云南省著名剪纸艺术家,也是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一个擅长人物剪影,一个专研传统剪纸;一个是自学成才,一个出自剪纸世家;却都被人冠以“神剪”称号,业内更是称呼他们为剪纸界的“神雕侠侣”。

  走进夫妇俩的工作室,仿佛跌入剪纸的海洋,墙上、柜子上全是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飞禽走兽、人物鱼虫、山川河流,皆跃然纸上。

  出生剪纸世家的段云丽传承传统剪纸,作品造型优美、线条讲究,达到了“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效果。

  “从小就看外公剪,漂亮的剪纸图案是最早对于美的认识,后来有了兴趣就跟母亲学,读书时甚至工作后,只要有空就忙着剪纸,这种喜爱从未改变过。”段云丽的外公张绍清以剪纸为生,街坊邻居都称他为“剪花匠”,母亲张存珍也是剪纸艺术家,作品曾多次巡回展览。从小耳濡目染,让段云丽也爱上了剪纸这门非遗技艺,剪刀与纸片的交织往复,几十年来从未淡出过她的生活。因为剪纸,她还结识了自己的爱人,有“中华第一剪”美誉的剪纸大师——汪元,两人因共同的喜爱走到了一起,生活如红火的剪纸般甜蜜幸福。

  创新与发展

  “一直思索着把看到的美,剪成一幅剪纸会有怎样新的美感,这种好奇驱使着自己在技艺与审美上不断创新,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所以能过一直坚持下来。”段云丽不但传承了家族最精妙的生肖、鞋花等剪纸技艺,为了让剪纸更具新的美感,她还时常与各行各业的匠人交流,匠心之间的碰撞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让她的风景剪纸、艺术剪纸独具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对于自己的剪纸作品走向市场,段云丽认为“剪纸是灵感迸发一瞬而发出的美好,有些作品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剪出一次,像是自己的孩子,当然是充满爱的。卖出去虽然十分不舍,但有人因此喜爱上剪纸,自己内心便也就很满足了。”段云丽的身影现在经常出现在小学课堂中,她希望剪纸的美能够让更多孩子和家长喜爱上剪纸,她说,“剪纸往小的说是一门技艺,长远来看则是剪刻在纸上的历史与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宝藏,我现在想做就是让它继续发光发热。”

  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另一种就是刺绣所用的纸样,要绣出别致的花样儿,就必须会剪纸的功夫。闲暇的时候,段云丽就沉心于创作创新型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剪纸,今后她打算把更多中国特色文化融入她的剪纸作品中,让剪纸会讲故事,让每一个看到她作品的人都品味到其中所蕴藏的人文底蕴。“剪纸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我们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将其传承下去。”

  传承千年时光的守艺人,在年轮的慢慢轮转中,摩挲出一件件传世佳品,正如东原在产品创作时的精雕细琢。带有时光温度的作品,相信城市中的拾光生活家们能够细细品味,让我们开启这场穿越时光的人文之旅,在拾光中还原生活的精致。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拍照赢大奖!“拾光生活 美好瞬间”摄影大赛精彩启动
2   东原“拾光生活美好瞬间”摄影大赛举行
3   2018拾光生活家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致敬云南人文精神内涵 为你喜欢的守艺人点赞
4   云南非遗文化传承人亮相台湾 讲解云南刺绣工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