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刘智熙:这个皮匠是“处女座”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2日 11:19:00  来源:
分享至:

  致敬传统技艺的守艺人,致敬对作品的精刻打磨,致敬岁月拾光的雕刻师。他们是“拾光”的生活家,是匠心的“守艺人”。雕刻时光,他们代言了云南人文精神内涵。

  东原以产品精神内核致敬云南人文精神内涵。即日起至4月底,东原集团携手云南网开展“2018致敬拾光守艺人暨拾光生活家人物评选”,用拾光的温度与精致,致敬云南人文精神,致敬拾光的守艺人。

  快快登录云南网专题页面(网址://special.yunnan.cn/feature16/node_82581.htm)为你喜欢的守艺人点赞吧!

  今天,让我们走进守艺人刘智熙的故事吧。

  从一次皮具课开始

  认识刘智熙,从一次皮具课开始。他是一个绝对够酷的中年人。穿着极具个性的马甲,皮带配的是巨大的金属扣,细长的链子系在腰间,链子的另一端扣着插在屁股兜的钱夹,钱夹上面装饰着炫目的花草纹皮雕。牛仔裤、牛皮靴,这身行头人群中绝对够跳脱。

  刘智熙老师仍有一丝儒雅的气质,我甚至要用温声细语来形容他的授课过程,不紧不慢,逐一的讲解。当然了,这或许是处女座的“标配”了,但是不可否认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实在出了太多太多的艺术巨匠。

  这次学习的经历,是令我满意的,不仅因为带走了一个DIY的钱包,更是因为放下手中的繁杂工作、抛开脑中的杂乱思绪,专心做好一件手艺,是最奢侈的享受。

  与皮具的缘分

  说起刘智熙与皮雕的缘分,是10年前的一个皮质钥匙包,当时他想在上面做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从小就“调皮”的他开始东拼西找,发现了有种工艺叫皮雕。当时昆明还未有皮雕工匠,亦无皮雕实物可供借鉴,工艺技术的钻研,刘智熙全凭自学。10年间,他深陷雕工之美不可自拔。

  让刘智熙最为沉醉的,是那穿越千年的唐草纹,这也是他雕刻最多的图案。“唐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承载着我们祖先独特的审美品味。”刘智熙说,现代的皮雕技法源自欧洲,但在宋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就已随着丝路盛行中原。最让他欣慰的是,去年他成为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革雕刻技艺传承人,并将皮雕艺术带进了大学课堂。

  沉醉皮雕已有10年,刘智熙说,虽算不上大师,他亦称得上前辈,对于虚心请教的皮雕爱好者,他总是说:“请带上你的想法,亲自动手解决问题,钻到皮雕中去,不试试怎知其中之美。”在工作室的一角,墙上挂满了皮雕专用的雕刀、印花工具。刘智熙说,自己的皮雕工具有几十个类型,品种有上百种,其中大部分是网上购买的,但是少部分网上也买不到,只有自己动手做,自己做的工具估计也有20种左右。

  接触皮雕以来,刘智熙更醉心于皮雕的发展历史、技术工艺以及审美风格等的研究。他回忆,现代皮雕工艺技法起源欧美,国内大部分地区皮雕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最开始的学习几乎全部源自网络。“每天都在各大皮雕论坛潜水 ,对于技术帖尤为好奇,久而久之才终于摸到一点门道。”刘智熙说,不同的工艺技法、不同工具的搭配,可以挤压出不同的纹理条路,形成不同风格。

  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做浮雕式图案的器具,这种皮雕工艺长期的私下传授,并没有公开和流行,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11至15世纪,中国与波斯已发明很复杂的皮革艺术,其中不乏压印与雕刻的制作,此手艺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各国。欧美的皮雕技艺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皮革工艺里被融入了绘画的装饰,做出了美丽的书册等。

责任编辑:字月璐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