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银行 >>  兴业银行 >>  正文
奋楫逐浪高 梦驰新时代
兴业银行30周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7日 16:26:02  来源: 央广网
分享至:

  勇立潮头海天阔

  作为一家旧有体制外的新生银行,兴业银行既没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行政资源,也不占据中国经济发展要津,毫无“先天优势”,人们总是好奇兴业银行何以成功?

  兴业的答案是念好“差异化”三字经,办真正商业银行。出身草根,白手起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产物、股份制企业的“身份”,都决定了兴业银行在市场摸爬滚打求生存、谋发展,不能走“寻常”路,这也恰恰锻造了兴业银行敏锐的市场洞察、前瞻的战略把握和强大的创新力。

  成立之初,网点稀少一直是兴业银行的短板,如何以网点之寡,博弈存款之广,服务客户之众?兴业银行寻觅市场,敏锐地嗅到了证券资金清算这一当时不被同业关注的业务,1996年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展开合作,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资本市场银行业务并服务于金融同业的商业银行,为后来在同业金融领域大展拳脚打开了局面。

  2005年后兴业银行加快全国网络布局,但学国有大行广设网点明显不切实际,而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的营业网点在辖区内星罗棋布,出了“地界”却没有网络支撑。兴业银行又一次捕捉到了商机,面向广大中小银行首创“联网合作、互为代理”的合作模式,以互联网平台思维拓宽彼此服务半径。2007年正式推出合作品牌“银银平台”,近年来升级扩展为涵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资产交易、科技输出、研究咨询等多维服务体系,成为商业模式又一成功案例。

  不止于此,兴业银行的触角从银证、银银合作向银信、银保、银基、银财合作,以及场内资金交易、代理贵金属、FICC、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了独树一帜、长袖善舞的金融市场业务板块,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配置资金资源,实现价值创造。如今,兴业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资金交易等业务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FICC业务能力为市场称道,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有业内人士评价,金融市场业务在资本消耗、风险生成上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及围绕金融市场业务长期形成的“跑市场文化”和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机制,使得兴业银行的运营效率相对更高,成为过去十年轻型银行之路最为成功的商业银行之一。

  纵观商业银行发展史,唯有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前瞻布局,差异化发展,才能占据先机,赢得未来,兴业银行恰恰以创新基因著称。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2006年兴业银行在国内首推能效融资产品,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12年间,从首推能效融资、节能减排贷款、碳金融、排污权金融、低碳主题信用卡,到率先承诺采纳赤道原则,设立专营机构,再到建立健全涵盖信托、租赁、基金、理财等在内的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兴业银行累计提供绿色融资突破1.5万亿元,服务客户上万家,而绿色信贷不良率却仅为0.31%,探索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近年来,兴业银行还顺应中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人口老龄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培育了投资银行、养老金融、交易银行等一批特色业务、优势业务,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构筑起了更宽阔的“护城河”。截至目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升至全市场第一,连续6年蝉联股份制银行第一;交易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本外币跨境结算今年同比增长超40%,互联网支付结算交易量同比增长超230%;养老金融服务老年客户超过1300万户,综合金融资产超过8130亿元。

  从同业金融、绿色金融,到城镇化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兴业银行结合形势变化和自身禀赋,“适变而变,因变而胜”,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新蓝海,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以宏大的格局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独特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实践观,不仅“在商言商”,更讲责任担当,将银行经营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好银行,助生活更美好。“寓义于利”发轫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探索实践,丰富于银银平台,并随着业务发展,扩展至普惠金融,让金融更有温度。兴业银行依托银银平台为近1400家金融机构提供产品、渠道、科技和研究服务支持,共同提高三四线城市及“三农”、小微企业等的有效金融供给,扩大服务区域经济与民生。在精准扶贫、社会公益等方面历来不遗余力,涉农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元,近五年公益慈善捐赠超过2亿元,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最佳企业公民”“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等诸多美誉。

  风鹏正举再扬帆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金融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革,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站在历史新起点,兴业银行如何适变应变,在新一轮竞争中行稳致远,取得胜势?

  2003年,兴业银行在国内同业中最早提出推进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两个转变”,“轻资本、高效率”转型方向始终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阶段。2016年,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兴业银行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中提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建设战略,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商行+投行”的转型战略,强调以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新的战略布局,兴业银行主动调低发展速度,“强优势、补短板”两条腿走路,持续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从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从部门银行、条线银行向整体银行、流程银行转变,打造集团层面统一客户关系系统和一体化的营销服务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效率更加精进。作为转型成效主要衡量指标的非息收入快速增长,在营业收入占比已达三分之一。

  虽然创新的动力始终澎湃,但稳健也一直是兴业银行给外界的印象。从开门营业的“三铁”(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到2000年提出三大治行方略“从严治行”为首, 再到如今掷地有声的“合规致胜”,兴业银行始终坚持依法经营、稳健经营,在防风险与谋发展之间寻找最佳路径。30年来,无论是初创期的经济治理整顿,还是二次创业遇上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次的狂风暴雨中,兴业银行总是淡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锻造出更为坚劲的生命力。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执守防风险底线,兴业会再一次证明“强者恒强”。

  有人说,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兴业银行是国内少数具备核心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首家通过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银行,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兴业银行始终奉行“科技兴行”战略,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并在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流程机器人等八大领域系统布局,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客户服务水平,推进安全银行、流程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建设,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银行。

  三十年风起云涌,市场变幻,兴业人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从开业之初的“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到起步阶段的“办真正商业银行”,再到快速发展阶段的“建设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再到如今“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兴业人服务国家、改进民生、回报社会、致力民族金融业崛起的理想和追求未曾改变。

  芳华而立,风鹏正举正其时。

  兴业银行不会辜负这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壮志凌云,信念如铁;不会辜负“一流银行 百年兴业”的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目光如炬;不会辜负美好生活的人民向往,铭记初心,真诚如故。时间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兴业人必将越过山丘,创造新的辉煌!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兴业银行大力支持云南文化产业发展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