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劳朝霞
正值国庆黄金周,陪着奶奶逛了一下小镇的永好百货,挑好了小外孙的优酸乳,侄子的棒棒糖,奶奶就直径走到支付关口,刷一下脸就OK了。直到她走到外面,我还在惊讶中呆在原地不动。夜里,静下心来,细细回忆了这40年。
我出生在70年代,1984年,家里安装上了电灯,用上了西津水库输送来的电,橘黄的灯泡,在晚上显得特别的暖心。但电力很不足,常常停电,于是村长就会每月挨家挨户发放煤油票;按人口发放,每月家人就可以去小镇的供销社兑换煤油,以备没电的时候点煤油灯用。周末,我搭着父亲很高大的单车,去到镇上的供销社那里的小饭店,用粮票兑换一碗很美味的猪肝瘦肉粥,在那个物资还没有那么充裕的年代,这碗瘦肉粥足足可以让人回味许久。
到了80年代,父亲离开了信用社,做起的加工农机配件的生意。生意上来往的一开始大多数是现金交易,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每一次父亲外出做生意都得带着验钞机,很不方便。
80年代末,父亲的生意开始扩大,涉及到了农副产品的加工,资金的流动量大了,可以直接交由银行操作,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支付变得方便了很多,用户不用携带大量现金也不用担心假币之类的问题。
90年代之后,父亲开始使用信用卡,有时候资金不足,小额的款项是可以预先透支的,大大方便的生意人。之后又出现了跨行转账24小时到账,免得老被别人催款。再后来出现免卡存取款,更方便了做生意的老爸。
1996年,中国开始有网上银行业务,互联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后,电子商务逐渐代替了上街购物,现实当中的交易发展到了网上交易,人们的现金或者银行卡支付变成了在线支付。新生事物的出现,农村出身的老爸还是有所担心的,直到2004年,老爸才开通了网银。同时中国开始出现了移动支付,支付宝开始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出门只要带上手机,有网络,就可以很轻松支付各种费用,包括水电费。
微信支付也随之而来,出门买菜,或是吃一份早操,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非常方便。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当你选购好商品之后,点击刷脸支付,整个过程不到十秒。刷脸支付的到来,更是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消费者。
也许不久的将来,支付会变成一种概念,概念支付,但是,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