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云南民营经济40年: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14:42:02  来源: 云南网-云南经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云南民营经济40年: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0年里,我省民营经济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崛起。

  罗列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全省民营经济通过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依托“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机动优势,不仅迅速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还实现了不断调整和发展壮大做强的转变。

  我省民营经济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云南经济运行中的活跃分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正如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花泽飞介绍,总结云南民营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

  从萌芽起步到迅速崛起

  梳理我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即1978年至1991年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92年至1997年的引导成长阶段;1998年至2007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转型提升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以来,随着政策的松动,出于谋生和致富的渴望,城乡居民逐步开始兴办个体工商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雏形开始萌芽。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管理农村个体工商业的意见》,仅1983年就增加个体工商户9.5万户12.3万人,年末总数达到13.6万户17.2万人。

  贯彻“松绑”“减压”政策后,截至1985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增至35.3万户52.6万人。之后,我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涉及的个私经济迅速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到199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8万户,私营企业达982户,全年上交国家税收3.3亿元。

  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实现增加值54.85亿元,是1978年的10.5倍,占GDP的比重突破两位数,达到10.6%,比重比1978年提高3.1个百分点。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为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快速成长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突出表现为个体经营规模显著扩大,实力明显增强,不仅为私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资金,奠定了经营管理和人才基础,也为私营企业的经营开辟了市场。

  在此期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振兴“个私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

  1992年省政府批转工商局《关于继续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1993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1996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

  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个私经济”的成长和壮大。到199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5.95万户,注册资金51.72亿元,私营企业达7095户,注册资金40.98亿元。

  这一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9.98亿元,是1978年的55.8倍,占GDP的比重达到17.3%,比重比1978年提高9.8个百分点。

  如果说从1978年至1997年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起步与成长阶段,而到1998年至2007年这10年则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又于1998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

  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为云南“个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3年,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级34个部门配套出台了33个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2006年,我省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把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作为关系云南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全省上下逐步形成了大力培育、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云南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阶段全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步提高,充分显示了其强劲的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健康较快增长和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此阶段的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由1997年的40.9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23.74亿元,增长了43.5倍。

  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个体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活跃,使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由1997年的289.9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94.5亿元,在11年里翻了两番,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7.3%上升到38.5%,提高了21.2个百分点。

  云南非公有制经济经过11年的迅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从蓬勃发展到引导转型

  经过3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积极营造和改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 实行税费优惠鼓励政策,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为云南非公经济的发展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规划发展看,我省民营经济从当年的萌芽起步、迅速崛起、蓬勃发展,进入了“十一五”到“十二五”的调优结构、引导转型阶段。

  特别“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出台、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民营经济克服下行压力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基本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基础上,又相继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深入分析我省民营经济新形势下面临的困难,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分别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我省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6.9%,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389.7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6.6%,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在就业方面,全省民营经济户数达到224.5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下同),比2010年130万户增长72.7%。

  民营经济队伍日益壮大,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从业人员年均增长8.8%,201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672.1万人, 比2010年的441.6万人增加230.5万人,年均增加42.2万人。

  同时,全省民营经济在此阶段通过不断优化政策、调优发展结构,抓大壮小扶微,培育市场主体和加大扶持力度等,在拉动经济、繁荣市场主体、促进对外贸易上显现出民营经济的强劲动力。

  201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40.1亿元,比2010年的2064.9亿元增长1倍,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1%。

  在财政收入方面,全省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年均增长6.3%,2015年达到500.5亿元,比2010年的369.4亿元增长了35.5%,相当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7.7%。

  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5612.7亿元,比2010年的2795.8亿元增长1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2.9%;全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非公(民营)企业已超过2500户,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非公企业超过500户,涌现出力帆骏马、祥云飞龙、鑫圆锗业、沃森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民营企业。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新时代下的民营经济如何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对实现“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不仅坚定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也给未来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我省民营经济如何融入新时代发展布局,“十三五”规划的布局、“双十条”措施的发布等,为我省发展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奠定了基石。

  面对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环境不优等一些长期积累的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以及民营经济发展难以再现高增长等状况,“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核心基础上,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较大贡献。

  我省在近年已出台《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同时,2017年11月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10条措施》“双十条”。

  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出台,为我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做强的“黄金”机遇期。

  发展目标显示,到2020年,“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保持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比重持续增长,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低于55%。其中,培育10户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培育300户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培育5000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民营企业。

  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的指示,为我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 张珂)

责任编辑:张潇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