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消费 >> 正文
李迎丰:消费维权既要“3·15”更要365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 18:40: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享至:

  原标题:李迎丰:消费维权既要“3·15”更要365      

  一年一度的3·15又来了。笔者向同为消费者的大家奉上14年前也即2005年的3·15,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消费维权与和谐共处》。那时我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市场与质量管理、经济、法学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对消费者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及所从事的事业的承诺,为质量而战,为消费者维权。我们冒着危险到城乡结合部,到穷乡僻壤甚至大山深处明察暗访,寻找假冒伪劣源头窝点,对造假者取证曝光,配合执法部门打假;我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工地、乡村宣讲质量与消费、法律知识,以给广大消费者一双慧眼和维权的知识;我们组织有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法学家、质量标准管理专家、新闻工作者和市场、质量、标准管理部门的官员参加的一次次高层论坛,形成一份份直达高层的“内参”建议,掀起一次次覆盖全国的全媒体的声势浩大的宣传,构建政府执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及广大民众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打假治劣体系,为的只是广大消费者给予我们的期盼和要求——“愿3?15是365”“质量万里行要天天行”。

  20年前我就深感:质量万里行任重道远。因为“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可谓任重,“万里行”要“行万里”——可谓道远。那时我们就向广大消费者承诺:只要还有一个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只要还有一个企业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被假冒的现象存在,只要还有不正当、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存在,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使命就不会终结,步伐就不会停止,我们就将永远伴随着全国的消费者“天天行”。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我演讲中的一段内容,也即对“知假购假索赔者”(即“职业打假人”)的认知观点与现在的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支持的观点不一致,但这恰恰真实反映了中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所走过的真实历程。最高法在法办函〔2017〕181号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职业打假人’对于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鼓励百姓运用惩罚性赔偿机制打假,打击经营者的违法侵权行为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正好说明并肯定了“职业打假人”的历史性、阶段性的作用,也展示了这一发展变迁历程,我很欣慰和坦然。 (作者:李迎丰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琳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