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昆明如何打造“绿色食品牌”:科技引路林下探路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2日 09:53:0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科技引路 林下探路——看昆明如何打造“绿色食品牌”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我省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昆明市瞄准“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目标,举全市之力打造“6+2”重点产业,一批极具特色的绿色生物资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近日,记者走进万紫千红的鲜花庄园,来到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探访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昆明实践。

  科技加持 提高品质增效益

  “斗南花卉晋宁种”。在晋宁,不少企业通过科技支持,一改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扭转传统种植一直以来的高耗能、高污染弊端,让鲜花品质更加绿色环保。位于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云南爱必达园艺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今年3月,云南爱必达曾在一天内上市3.6万盆迷你玫瑰,而这3.6万盆迷你玫瑰几乎一模一样:株高30厘米,每一盆迷你玫瑰均有7个花蕾,且至少有1朵、不超过2朵花完全开放。这样“苛刻”的标准是怎么做到的?

  走进云南爱必达的生产基地,这个3万平方米的超大温室里整齐摆放着数万盆正在茁壮成长的迷你玫瑰。记者惊奇地发现,所有植物都是放在一种叫“苗床”的设施上,在苗床上,植物可以完成育苗、浇水、施肥以及出厂等流程,加上配备了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仅用时75天就能完成从种苗到开花的全过程。通过一体化水肥系统、废水回收过滤系统等先进设施,花卉生长的全过程不仅不用落地,而且没有一滴浇花的水、一颗施过的肥料掉在地上。

  “这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制造农业产品。”公司负责人周勇表示,3万平方米的温室,形成“玻璃温室+肥水回收系统+潮汐灌溉+天然气加温+智能传感器”的智能精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在保证花卉植株高度相同、花期稳定和品质可控的同时,大幅减少人的参与,整个公司包括行政也只有40余人就能运转。公司成立4年以来,已生产优质盆花1500万余盆,创造了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利润最高的行业纪录。2018年实现销售鲜花238万盆,收入2100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鲜花380万盆,预计收入3500万元。

  绿色种植 瞄准行业制高点

  沿着山坡进入阳宗海西南岸的昆明南国山花园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漫山遍野、目光所及之处全被月季、绣球花和南半球木本花卉植物覆盖。这里也是昆明杨月季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立的一个集花卉种植、休闲观光、参与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庄园,一共栽种了600亩南半球特色木本花卉、300亩绣球属植物、300亩蔷薇属植物,分布着2400多个种类的花卉。作为一家花卉种植企业,却没有一间大棚。这是为什么?

  公司董事长助理南北给出了答案:露天栽种。通过修建蓄水池和雨水收集管网将自然降水用于灌溉,并采用绿色高效、水肥一体的山地节水精准滴灌技术系统,对作物进行高效精准灌溉。这种灌溉模式有效克服了水肥渗漏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缺点,在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污染的同时,花卉得到精准灌水施肥,也极大地提高了花卉品质,增加出产收益。当然,这样的种植方式,对花卉品种的要求极高。传统鲜切花卉种植需要用大棚来模拟或者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病虫害等多个指标,而露天栽种则需要植物自己来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这也是2400多个品种的花卉聚集在这里的原因——选育品种。用南北的话来说,这就好比像袁隆平一样育种,像华为一样研发。

  “1998年公司来到云南从事鲜切花种植和出口销售时,就为进口花卉种子交了200万元人民币的专利费,而且还有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现在我们的花卉产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主要就是在花卉品种专利上。”南北说,专利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核心竞争力,随着花卉种植销售越做越大,公司开始考虑能不能培育自己的花卉品种?能不能用云南丰富的野生花卉品种资源,收集并进行培育选种,挑选出最适合当地生长、抗病力强、不需要进大棚的品种?这样的话花卉生产成本、管护成本会降低,自己的品种又能得到推广,还能满足绿色环保要求。于是,公司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用鲜切花产业获得的收益,支撑新品种研发及新技术创新体系。2001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品种“冰清”荣获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切花月季证书,由此也坚定了公司投身品种研发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这家公司累计申请自主研发月季新品种43个,已获得授权39个;绣球新品种9个,其中委托法国Meilland公司在欧盟申请3个,已有两个获得授权并在欧盟范围内获取新品种权收益;同时还拥有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3项,经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3项。

  如今,公司绣球属花卉的种植销售不仅摆脱了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自2017年起,自主研发的3个绣球花品种还在欧洲收取知识产权费。“虽然知识产权收益目前来看只占公司总收益的一小部分,但我们起步了,不论从公司自身还是从整个云南花卉产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南北说,去年,公司实现产值1000万元,研发投入近200万元,下一步还会继续加大品种研发力度,让更多的云南鲜花品种走出国门,走进千家万户。

  林下开拓 寻有机种植新天地

  近年来,三七、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都面临着病虫害、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街道克梯村委会下多椰村小组,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图大幅降低农药化肥的用量,从而达到提高中药材品质,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壤污染的目的。

  记者看到,在一片片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区域里,采用有机肥试种的三七长势良好。据介绍,与一般在海拔1800米以下种植的三七不同,在这里2500米的高海拔种植,使得病虫害减少,试种的三七在没有发现病虫害时,不会使用农药。和施用化肥相比较,绿色有机肥料的利用,使三七病虫害大幅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大幅降低,只是三七的生长周期变长,但品质更佳。

  打造“绿色食品牌”,昆明提出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结合“一县一业”产业发展目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禄劝林地覆盖面广,没有工业污染,成为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想片区。近年来,禄劝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广黄草乌、重楼、当归、党参、附子等中药材的人工栽培,与科研院所、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整合投入发展资金,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2018年,禄劝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8.4亿元,加工产值1.64亿元,中药材种植标准正从过去的“化肥高产”向“绿色有机”转变。

  目前,禄劝县正在申请当归、三七、党参、草乌、重楼、黄精、续断、天麻8个品种的中药材绿色食品品牌认证申请。同时,通过联合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以及康美药业、中国国药集团等一批大型药企,解决种源退化问题,提升生态种植技术,建立绿色有机质量标准,让绿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成效逐步显现。

  禄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杰旭表示,通过“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三年的建设,到2022年建成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的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成效提供有力支撑,为打造“禄药”品牌奠定基础。(龙舟)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