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空港经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空港区域已成为城市乃至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11月22日,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器的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正式挂牌运行,由此,空港建设开始走进云南人的视野。如今,经过5年的酝酿积淀,生态优美、产城融和、交通便利、宜商宜居宜业的昆明空港经济区已逐渐成型。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随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空港经济区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空港新区大发展、大建设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和喜悦的一年。2019年,为展现空港经济区发展成就,推动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云南网携手东原集团发起“云上空港•世界共享——封面人物共话空港未来”专题宣传,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入驻空港片区的企业、学校代表等,从城市规划、片区经济价值以及各大入驻空港的支柱企业角度共话空港经济区发展。
上位规划加强城市板块衔接融合
空港经济区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与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群规划的衔接融合。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片区规划,形成了以临空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空港商务区、综合保税区、小哨国际新城为重点的连片开发格局。空港经济区按照“产业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聚焦临空经济,以航空综合服务、商贸物流、高新精轻制造、综合保税等为主导产业,推动片区开发建设。空港的区位优势独特,设立自贸区带来的改革红利、政策红利,对吸引投资,转变经济结构,开创经济增长新支点,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支撑。
目前,临空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等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在空港这片投资的热土上遍地开花,展现了空港经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风貌。2015年以来,共开工建设道路项目42个,总里程225.5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83.45亿元,通车里程达167.61公里(不含滇中新区承建项目),区域内逐步形成了高速公路交汇互通,轨道交通通达,区域道路快速连接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空港一小、一幼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实施了周家山变电站、秧草凹变电站,空港经济区南片区供水主管道和加压泵站,昆明新机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供水、供电设施等一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因港而起,因交通通达而兴
在航空方面,昆明空港经济区辖内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4F级民用运输机场,中国两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据统计,2018年长水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5.95万架次,年旅客年吞吐量达 4708.81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42.83万吨,三项指标全国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6位、第8位,旅客吞吐量跻身全球第35位。截至2018年底,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位列全国首位。
在铁路交通方面,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里,空港经济区共开工建设道路项目42个,总里程225.59公里;空港75号路、78号路、79号路等60条道路已建成通车,通车里程达167.61公里(不含滇中新区承建项目),实施了54条“村村通”道路路面修复工程。同时,贵昆铁路、沪昆高铁、昆曲高速公路、嵩昆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区内轨道交通地铁六号线连接长水国际机场和主城区,区域内已逐渐形成了高速公路交汇互通,轨道交通通达,区域道路快速连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昆明机场北高速、嵩昆大道,以及于今年2月初完成设计方案征集评选工作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T2航站楼,都将进一步强化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成为空港经济发展的又一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