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滇企 >> 正文
扎努奶奶笑了——华能澜沧江帮扶“直过民族”脱贫致富展笑颜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1日 14:43:00  来源: 云南网

说到明天的好日子,扎努奶奶又开心的笑了。

  “阿尼,阿尼.....我来看你了。”

  听到声音,扎努奶奶应和着从里屋出来,看到熟悉的身影,奶奶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来看她的是澜沧江公司的扶贫干部孙建林,他加快脚步迎上前去,拉着奶奶的手,两人又像平时那样唠起了家常。

  阿尼是拉祜语“奶奶”的意思,自打两年前孙建林能跟奶奶说上话开始,他就入乡随俗的这么叫她。扎努奶奶越来越爱笑,这是孙建林两年间看到她身上最大的变化。

扶贫干部孙建林与扎努奶奶。

  吃了一个“闭门羹”

  2018年,孙建林被澜沧江公司选派为扶贫干部来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帮助这里的拉祜族、佤族精准脱贫。耿马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拉祜族和佤族占了全县人口的45.36%。扎努奶奶的家在耿马县大兴乡龚家寨村户南组,全组59户村民全部都是贫困户,是整个大兴乡最穷的地方,这也让刚到耿马的孙建林对户南组特别的关注。

  刚到县里的第二天,孙建林就到龚家寨村进行走访,出发前县里扶贫办的同事跟孙建林垫了底,说龚家寨村的户南组除了贫困程度深,最难办的是老乡们从不跟外界接触,怕生又害羞,要做入户调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孙建林带着疑惑开始了第一次入户调查。

  夏天的龚家寨村,气候炎热,还没进村,孙建林就看到村口有几个老乡蹲在大树下,手里握着酒瓶,十分悠闲。同事跟孙建林说:“这里的百姓啊,世代都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就种一种那小点土地,偶尔靠上山采点野菜,也没有什么收入。这里气候湿热,甘蔗长得特别好,甘蔗算得上是一种“懒庄稼”,种下后基本不需要怎么管,就可以收成了,可收甘蔗的时候,他们还是宁愿花钱请人来收,也不愿意自己下地干活。稍微有点钱啊,就拿去买酒喝。”听完这话,孙建林的心底泛起一丝丝的担忧,脱贫致富靠勤劳,要实现小康,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帮扶,关键的还得靠自己啊!

  孙建林的入户调查,果然妥妥的吃了一个又一个闭门羹,扎努奶奶家也是如此。奶奶的儿子扎迫出门腼腼腆腆的说了几句,就关门谢客了。进不了门,站在扎努奶奶家门外,看着两间低矮的茅草房,因为村子传统的人畜混居,扑鼻而来的一股浓重刺鼻的味道在高温的炙烤下让人忍受不了。同事说:“扎努阿尼家这户啊,一共有五口人,扎努与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在一起生活,就挤在那两间房里,家里的土地不多,儿子五十出头,两个孙子三十多岁,按理来说都是非常强壮的劳动力,但全都闲在家里,也没什么收入。”

  扎努奶奶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户南村的普遍,这样的现状比孙建林想的还要糟糕。闭塞的环境堵住了发展的道路,贫穷日渐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又变成反作用力拖跨了百姓的生活,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户南组在贫困的圈里越陷越深。

  第一次的“闭门羹”让孙建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敲开扎努奶奶家的门变成他必须攻克的第一个难题......

龚家寨村以前村民的旧房

村民们的新房

  真情敲开“锁心门”

  2016年,华能集团和云南省政府签订了《帮扶云南省拉祜族、佤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澜沧江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从2016年到2019年,公司每年投入5个亿,4年共20亿,帮扶澜沧、沧源、耿马、双江四个县的拉祜族、佤族聚居区两个“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作为扶贫干部的孙建林很清楚,来到耿马,除了带来扶贫资金,他身上还带着公司帮助“直过民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素质、发展产业,扶贫扶智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殷殷真情而来。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公司向龚家寨村投入了166.5万元帮扶资金,给村里修路、建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看着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动工,加上孙建林一次次往户南组跑,大家慢慢的接受了这个陌生人,开始跟他一点一点倒出自家生活的辛酸与不易。

  在扎努奶奶家的火塘边,扎迫细细将心事告诉孙建林:“我们家几辈人都是农民,家里那几亩地,天好么收成就好,天不好么就只能山上挖点野菜,我没读过书,也没有什么本事,不会挣钱。我们穷,怕人看不起,不爱跟人家说话。”听完扎迫的话,孙建林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也意识到,其实贫困户的心理非常的脆弱。

  环顾扎努奶奶家,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个火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白天烧火做饭,晚上,85岁的扎努奶奶就简单打个地铺睡在这里,其他人挤在另外一个小房间里,生活条件十分的差。

  在拉祜族,家族里的老人也大多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要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还得问一问老人家的意思。但因为怕见生人,孙建林每次来,扎努奶奶就躲起来不愿意见面。

  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努力,孙建林才终于见到了扎努奶奶。奶奶身穿着拉祜族服装,卷着裤腿光着脚,手里握一个烟斗,看上去很精神,看到孙建林,眼眉间透露出明显的羞怯。奶奶不会说汉话,但能听得懂,孙建林耐心的跟奶奶讲解国家的扶贫政策,跟她讲他看到的“外面的世界”,甚至跟她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起来,在孙建林面前,奶奶的脸上羞怯少了,笑容多了。

  与老乡们的接触中,孙建林一直没有忘记公司扶贫先扶志的这个初衷,他“俯下身”去,将精神上的帮扶做为起点,筹谋产业发展,根据各家情况,跟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找脱贫致富的出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孙建林用真情敲开了贫困户的大门,也敲开了那道层层设防的“锁心门”。

崭新的龚家寨村。

  脱贫致富“乐开颜”

  2019年,在澜沧江公司的帮扶下,耿马县汇聚各方力量,经过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耿马县实现脱贫摘帽,贫穷的户南组也历史性的拿掉了贫困的标签。

  公司帮扶耿马县拉祜族、佤族的共计1.5亿元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真金白银的用在了素质能力提升、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工程中。

  在龚家寨村,48万元完成了48户贫困户的农村安居房改造,贫困户告别草屋住新房;4.5万元新建的3座垃圾池、51万新建的3座冲水式公厕,让乡村卫生更整洁;28万元完成了2000亩大叶茶种植,10万元完成了树头菜、火镰菜、冬桃、脆红李、樱桃的种植,合计392亩,火红的产业让村民有了长久发展的道路;15万元新建的1000平方米的避难产所,让农村基础设施更加的完善;10万元举办的2期养殖培训班,让100位农民有了脱贫致富的真本领......

  扎努奶奶和邻居们享受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在公司的帮扶下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孙建林再到户南组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脱贫光荣户罗大扎谷会开心的握着他的手说:“感谢党,感谢华能,带着我们一起干,心里很踏实,我脱贫了,我很光荣”。原来家中摆放着的观音财神像也换了下来。

  隔壁正在编制竹篾的李扎怒看到他会笑眯眯的将他迎过来坐下说:“国家政策好,又有你们的帮扶,我家今年种植的大叶茶、树头菜、火镰菜已经有2万元的收入,我还养了10多头山牛,现在么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原来比扎努奶奶还怕生人的孤寡老人李大妹也能拉着他要求合影,然后竖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羞答答的老人家,变得乐观和可爱。

  而扎努奶奶一家五口也从原来的两间茅草房搬到了青瓦白墙的新房里,院子里种上了花,没有了难闻的气味,居住环境好了。儿子扎迫和两个孙子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学了新技术,到广东找到了工作,三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12000元,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总怕别人“看不起”的扎迫回来也能跟村里的人讲一讲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如今的户南组,房屋新了、道路宽敞了、村庄干净了,路上的“醉汉”没了,庄稼地里劳作的人多了,脸上的笑脸替代了当初的羞涩。孙建林时常被老乡们的热情所淹没,他们攒足了劲儿过着自己的日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带着他们走出贫穷落后的那个“怪圈圈”。

  物质的给予是容易实现的,精神的提升却是最难的。澜沧江公司真情真意真扶贫,帮扶“直过民族”打牢生活基础,筑起精神堡垒,今天,焕发勃勃生机的户南组依然不是个例,它成为一个古老民族跨越千年,与新时代并肩同行的美丽缩影。

  春天的龚家寨村绿荫葱葱,充满了希望。孙建林和扎努奶奶唠着家常,说到明天的好日子,扎努奶奶又开心的笑了......

  云南网通讯员 苏洪玉 孙建林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毅星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