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宜良县竹山镇竹林村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思路,探索实施“党建+”模式,通过将党建工作建立在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融合,以点串线、连线成带、以带促面的形式,激发党建新活力,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党建+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桩。以去年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将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纳入村党组织,有效提高了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注重培树、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有效激发全村干部找差距、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挖掘选树先进典型10余名,通过“十星级”文明、优秀党员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等活动,营造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党建+产业发展”,敲开致富门。按照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里的总体思路,成立农产品展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坚持“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原则,建起了“党建+协会+基地+农户”开发金银花种植模式,以点带面,党支部牵头引进种苗,部分党员带头种植,着力强产业、注动力、拔“穷根”,让村民收获“红利”,以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动周边村委会农户种植面积已超过1800亩,安装中小型加工设备4台,建成规模性加工厂房,引进企业驻入,进行深加工,计划在5年内突破种植面积4000亩,创造经济收入达4000万元,带动竹林村民群众增值增收,推动壮大竹林村产业经济发展。
“党建+治理增效”,提升幸福感。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以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等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依规引导群众行为,大力宣传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以良法促善治。通过奖励学历提升学生等方式,引导村民重视学习教育,参与村内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提升道德水平,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宜良县竹山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