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立足产业优势和水源区发展实际,按照“政府引导、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采取“跨村联建、盘活资源、外出引力”的方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同频共振、抱团发展、互惠共赢”的发展新路径,全面激发发展新活力,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跨村联建,聚力发展
阿子营街道下辖14个村,部分村庄规模小、集体经济弱,且多为山林地,产业发展受限,发展较为落后。为实现均衡发展,阿子营街道通过深化“跨村联建”模式,统筹资源,组团发展,以先进带后进,构建“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党建联合体,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实现果东、铁冲、鼠街项目发展“聚能环”,3村联合发展项目年收益达20万元,带动省级贫困村果东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纯收益达7.5万元,解决群众就业40余人;采取“党组织+企业”模式,由阿子营村党委牵头,其他13个村共同参与,建设阿子营街道第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实现年纯收益31.2万元;依托铁冲环水有机种植项目,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实现14个村集体年纯收益92350元,果东村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30000元,解决就业50余人,有效实现了村民村财“双增收”。
盘活资源,变废为宝
阿子营街道党工委牵头,坚持“全面清理,固本增收”导向,五级联动全面摸清闲散土地、废弃建筑等,通过清理,平整使用闲散土地、废弃砖厂等130余亩,用于羊肚菌种植、立体有机草莓培植等高产值、绿色有机项目开发,实现了“村集体收入有保障、产业结构添新样、村民增收有门路”,全面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开发利用闲置学校,打造了集村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休闲娱乐以及手工生产车间、技能培训等一体化的牧羊村党群服务中心,并将临街部分门店修整后用于出租,提高了村集体收入,绘就了党群“同心圆”;提升改造鼠街集镇市场,将原有废弃场地改造为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及群众议事广场,改变了原来路边随意摆摊安全隐患多的问题,也为群众提供了议事阵地,实现了治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阿子营街道组织各村外出学习观摩,引进企业、学习先进,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有机绿色产业,“十百千万”基地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目前,阿子营村紫丹参及大竹园村马蹄香特色中草药十亩基地初步探索建设成功,效益明显;结合水源区地理优势,积极引进有机生态特色农产品,初步实现铁冲村白灵芝、果东村白萝卜及羊肚菌、马军村有机苹果、大竹园村有机山药等特色产品百亩格局;村党委牵头,外出引进优良品种,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羊街3千亩及马军、大竹园、阿子营、岩峰哨4个村各1千亩共计五个千亩鲜食玉米基地初步形成;大竹园村党委积极落实“头雁引领”工程,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引回一批外出种植草莓能人,带领大竹园村形成百亩有机草莓种植基地。
此外,阿子营街道通过“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以技术互助、信息互享、资金互融、销售互带为支撑点,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小微散”产业向“集特大”产业群转变,辖区14个村均种植蔬菜达千亩以上,街道万亩蔬菜基地基本形成;烤烟种植稳定在1万亩以上,万亩烤烟基地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链上发力”,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鼠街草莓、芒果等果蔬加工厂每年带动就近就业1000余人;果东萝卜干、魔芋加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带动农户种植白萝卜、魔芋300亩,解决就近就业30余人。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党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