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装有履带的小型机器,在地里直行转弯翻土,动作连贯自如,无人驾驶便完成了播种撒肥等任务。近日,在云投集团旗下唯一从事电子类技术研发的科研型企业——云南省电子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电研所”)的演示屏幕上,全省国企改革发展三年新征“图”全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看到了这个正在终试阶段的“农耕机器人”工作的场景。
云南省电子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解玮介绍,云南山地多,许多农田分布于丘陵、坡地,一般机械耕作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研所自主研发设计了“履带式多用途动力平台”,装置可以较好地通过高原坡地等复杂地形,人只需在四五十米开外操作,便能完成播种、喷药、除草、运输等作业。“该装置体现了电研所定制化机械设计能力,目前正在优化性能,待进一步升级改造后,将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路径规划、播种和精准喷药等作业,减少农药对操作者的伤害和土地面源的污染。”
作为昆明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农业设施电子信息化改造科技创新团队,电研所对农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探索起步早、成效显著。1996年,电研所率先在省内研发设计制造智能温室并保持技术领先,随着技术的升级,智能温室已实现精准控制各项参数,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应用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目前,电研所正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开展合作,推广履带式多用途动力平台、水肥灌溉一体化系统、智能温室大棚等农业智能机械和智慧系统的应用。同时,将运用人工智能对大量种植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形成不间断工作的智慧化“种植专家”,更好为农业生产服务。
依托多年的技术沉淀,电研所近年来形成了物联网电子电路集成研发、定制机械化设计、军工级制造三大核心能力,并且深耕物联网领域,打通物联网应用全流程关键技术,定制化开发感知层、网络层专用设备,一体化集成感控设施和云端平台,成功研发以“边缘物联网关”为核心的产品,在农业、烟草、电力、医美行业实现应用。
传统的烟叶烤房,依靠人工经验调节温度湿度,难以保证烘烤质量。电研所去年交付首期350套烤房控制器,用于楚雄、昆明的350个烟叶烤房,均衡提升了烘烤质量和出烟率。解玮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现有基础上迭代出3.0版全自动化的烤房控制器,这一智能化设备有望填补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电研所计划在今年推出样机进行实践验证。
今年2月,电研所与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在云南落地研发首个量子保密通讯网络,为行业客户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今年3月,与北京羽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开发针对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民用无人机反制平台,提供多场景及精准化防无、反无方案。通过对外合作引进新技术,电研所在物联网技术的民用领域中找到更多应用空间和市场前景。
电研所原为科研事业机构,2018托管至云投集团,2021年完成公司制改革,是云投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从事电子类技术研发的科研型企业。经过多年沉淀,电研所形成了一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结构设计等专业方面创新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取得57项专利技术、13项软件著作权,承担近20项省级科研任务,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市区级科技奖励。
电研所创立于1973年,今年恰逢成立50周年。已在电研所工作30余年的解玮,见证了电研所转企改制的转变,也见证了云南电子工业的进步,多了董事长这一身份后,解玮仍然带领团队搞研发,他表示:“要把新技术引入云南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新技术一定要为传统行业带来价值,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云报全媒体记者 朱毅 赵琳 李继洪
视频:徐永进 实习生 杨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