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获救助的小野象龙龙
今年8月12日是第12个世界大象日,也是小象“羊妞”的8岁生日。曾经身心受创的小象,如今在“象爸爸”们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每年8月12日,“象爸爸”们总会悉心准备,为“羊妞”和它的小伙伴们庆祝节日。
用鼻子勾着“象爸爸”的手,蹭蹭他的头和身体……这是“羊妞”和陈继铭等“象爸爸”们之间的默契。
如今高大强壮的“羊妞”,在野外被发现时却满身伤痕。
2015年8月17日,在普洱市思茅区橄榄坝,一位老人在自家的柴房中发现一头被遗弃的新生小象,它看起来奄奄一息,脐带伤口已经化脓。老人给小象喂了点水后,便拨打了野生动物救助站电话。随后,小象被送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医护人员给它清创、消炎,帮助它摄入营养。找不到象奶,医生们决定给小象喂羊奶。由于小象“属羊”,又是喝羊奶长大的,大家便给这头小母象取名为“羊妞”。
“羊妞”睁眼看见的第一个人,便是陈继铭。陈继铭曾在老挝学习野象驯化和饲养技能长达6年,回国后到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应聘,成为了一名“象爸爸”。“刚开始,我们4个‘象爸爸’轮流照顾它,晚上和它同住一个房间。它慢慢康复后,就变得比较好动,甚至爬到床上和人一起睡,还会调皮地扯开‘象爸爸’的被子,要求我们陪它玩耍。”回忆起“羊妞”成长的点滴,陈继铭滔滔不绝。
在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像陈继铭一样的“象爸爸”还有30多名。他们每天和小象相伴超过10小时,给它们清理粪便、洗澡;对于尚在哺乳期的幼象,每半小时至2小时就要喂一次奶。时间久了,他们了解每头象的性格和喜好,而有灵性的小象也会通过动作和声音表达对“象爸爸”的感情。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研究繁育及救护亚洲象的基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参与救护野生亚洲象二十余次,其中包括救助被公象用牙戳伤臀部和生殖器的成年母象“平平”、因争夺配偶被同伴打伤的成年公象“昆六”、孤儿象“小强”、因患新生儿脐带感染被象群遗弃的“羊妞”、3头不慎掉入蓄水池里的野象、迷失在普洱市区内的逛城野象“阿保”……
为了让濒危的亚洲象种源得以延续,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成立创新工作室,在多年的野生亚洲象保护实践中,努力探索钻研,形成多项研究成果,有效填补亚洲象保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空白,培养锻炼了一支世界一流、专业领先的亚洲象保护团队,涌现出以大象医生保明伟等为代表的顶尖大象专家,深受国际国内专业领域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悉心照顾与护理每一头象,在推进亚洲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这是“象爸爸”共同的努力和坚守。(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