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戈龙村委会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城区东偏北方向,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聚居村寨,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芒果和橡胶种植为主。景洪市江北街道委员工作室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是政协所能、委员所长”的工作原则,围绕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常态化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委员行动”活动,政协委员们与村民群众一起查找分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商讨解决对策,助推芒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线调研 共研发展实情
政协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组干部、农户、农资市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方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曼戈龙村委会芒果种植规模、产量、供应期、市场定位、物流货运、销售渠道、群众收益等情况。据介绍,曼戈龙村小组开展芒果规模化种植,2023年,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达8680亩,产量4825吨,产值实现1440万元,芒果已成为促进全村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市政协委员们进村入户讲政策、听意见、问打算、谈思路,全面梳理群众反映的需求、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为芒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曼戈龙村委会属澜沧江热带河谷雨林气候,要依托自身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改良品种,科学精细管理、注重品质品牌,形成规模特色。要积极引入企业参与产品采购、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环节,有效降低果农的种植风险,提高芒果的产量和品质。要围绕芒果产业建市场、开餐厅、搞旅游,做活做优做特‘芒果经济’,积极探索‘芒果+休闲观光’‘芒果+农事体验’‘芒果+网络直播’等业态模式,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新路径。”委员们在与村干部和群众交流时说。
凝聚众智 共商发展良策
景洪市江北街道委员工作室有效推动调查研究走向常态化长效化,市政协委员们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及时跟进落实,进一步提升调研质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曼戈龙村委会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支撑不足、销售渠道不广,农业用水季节性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们召集涉及部门、村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实做好芒果产业发展“同题共答”文章。协调市农业部门就芒果树的种植管理、嫁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指导;发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实施保底收购、分级销售等高组织性和计划性的农业发展模式,稳定收购价格,避免果农的种植收益受到市场直接冲击,减少“果贱伤农”的概率,最大程度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群众收入稳定增长;协调市水务部门把曼戈龙村委会、大曼咪等3个村小组饮水纳入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完善村寨供水基础设施,解决村寨生活生产用水短缺的问题。
积极行动 共绘发展蓝图
景洪市江北街道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覆盖有效、直达基层的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新阵地作用,市政协委员们迅速行动,在“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履职舞台上,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委员答卷”。引导曼戈龙村组党员、干部、种植大户等34人带头组建注册成立景洪市江北曼戈龙农产品合作社,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助推乡村振兴与网络直播带货相结合,带动228户农户实现芒果产业户均增收在1.5万元以上。深入曼戈龙村委会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亩果园绘新景,乡村靓丽展画屏。一次次深入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一遍遍反复协商,解民忧、纾民困,镌刻下景洪市江北街道委员工作室委员们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足迹。下一步,景洪市江北街道委员工作室将继续有效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密切委员与群众的联系,广泛凝聚各方智慧,聚焦曼戈龙芒果产业发展多贡献“金点子”,为村民群众“芒”出好“钱”景积极履职尽责。
云南网通讯员 杨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