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云岭大地之上,咖啡产业生机盎然。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上的黄金种植带,凭借着超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与产量,托举起中国咖啡产业的广阔天地。
作为云南咖啡六大核心产区之一,保山自1952年便开启规模化种植的征程。历经七十载春秋淬炼,保山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密码,不仅摘得全国唯一咖啡示范认证区的桂冠,更成为星巴克全球供应链中唯一的中国咖啡坐标。
伴随着云岭之巅的馥郁芬芳沁入四海杯盏,保山小粒咖啡完成从“红果果”到“金豆豆”的华美蝶变。这场蜕变背后,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始终如春风化雨。
从“靠天吃饭”到“造血富民”
在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深处,“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用三十年时光书写着苦涩与甘甜交织的奋斗史诗。曾几何时,这个距保山市区80公里的村落受困于初级加工链条,生豆价格连年低迷,让咖农守着“金豆豆”过着苦日子,产业前景蒙上阴云。
破局始于2019年。当建设银行“裕农通”服务点的蓝色标识点亮山村,金融创新的星火开始燎原。面对传统信贷模式与咖农需求的鸿沟,建行保山市分行组建“张富清党员突击队”,创新推出纯信用、全流程线上化的“裕农快贷-咖啡贷”。这项打破常规的金融产品,不仅实现了“手机一点,资金到账”的指尖便捷,更将贷款期限灵活匹配咖啡生长周期,用最长5年的资金护航破解了困扰咖农多年的融资之困。
“建行的‘及时雨’让我们真正尝到了金融惠农的甜头!”新寨村主任邵维宾望着漫山咖啡树感慨。如今,全村95%的土地跃动着咖啡树的绿浪,1.2亿元年产值托起村民人均1.2万元的咖啡收入,曾经的山村正演绎着“绿叶变金叶”的振兴传奇。
截至2024年末,建行保山市分行已为咖啡初加工产业提供1936万元资金支持。
从“田间”到“舌尖”
在保山咖啡产业园区的现代化车间里,喝客咖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浓缩咖啡液、精品挂耳咖啡等创新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创始人杜斌深耕咖啡产业十余载,这位见证行业变迁的资深从业者坦言:“建行‘善科贷’灵活的随借随还模式,精准契合了我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
自2015年创立喝客咖啡以来,杜斌带领团队自主研发鲜果脱胶清洗装置、智能去壳机等12项专利设备。2024年公司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后,依托专利技术优势成功获批建行70万元“善科贷”。这笔资金的注入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末携全新打造的浓缩咖啡液、精品挂耳咖啡及咖啡“三合一”生产线入驻产业园区。透过洁净车间的观察窗,智能化生产线正精准调配咖啡因子,为市场输送着层次丰富的感官体验。
杜斌感慨道:“十年风雨兼程,建行始终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与支持者。特别是今年升级办理的‘善科贷’,其灵活便捷的金融方案切实解决了创新企业的燃眉之急。”
截至2024年末,建行保山市分行已通过“善科贷”“小微快贷”等创新产品,累计为喝客咖啡、咖蒙实业等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000余万元。
从“单一产业”到“产旅融合”
当第一缕晨曦染红潞江坝,杨光在自家“蕊溪庄园”研磨着咖啡与梦想。这位“咖二代”将父辈的种植基业拓展为集咖啡种植、深加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咖啡王国。然而,在2022年庄园建设初期,杨光也遭遇资金周转的压力。他原本计划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周转资金,但因为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贷款之路一直不顺利。杨光不得不四处借钱应急,甚至向亲友开口求助,但杯水车薪的资金根本无法支撑整个项目的推进。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行保山分行客户经理立即上门帮助杨光申请纯信用贷款,48小时内,70万元资金及时驰援,顺利破解“蕊溪庄园”资金困局,更助推庄园化身网红打卡地。
今年春节,庄园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建行收款码在咖啡香中见证着交易额的节节攀升。
截至目前,建行保山分行1600余万元资金注入当地60余家咖啡工坊与文旅项目,绘就“以咖兴旅、以旅促咖”的产融共生新图景。
从云雾缭绕的种植园到星巴克杯中的中国味道,从高黎贡山到世界舞台,保山小粒咖啡香飘万里背后,是金融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建行保山市分行用实际行动让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咖啡梦”都能照进现实,也让带着朱苦拉百年古树基因的咖啡豆,沿着南方丝绸古道走向世界咖啡版图。
建行保山市分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