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元阳红米酒的传承与创新——从一粒米到一滴酒
师傅们熟练地翻动米粒。
包装红米酒。
在元阳县,清晨的哈尼梯田在晨雾中苏醒。层层叠叠的水田如明镜般倒映着天光,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这里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景观。当地传承至今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体系,让山顶的森林成为天然蓄水库,山泉水顺着沟渠滋养着山下的千亩梯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元阳红米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核心产物。哈尼族先辈们凭借智慧,发现了红米稻独特的生长特性。它适应哈尼梯田冬暖夏凉的泉水,以及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特殊气候条件,无需施肥,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更是哈尼族传统稻作文化的结晶。以元阳红米为原料酿造的云上梯田红米酒,承载着哈尼族的千年智慧与醇厚乡情。
“我们用梯田核心区的红米作为红米酒的原材料,每一粒米都可以追溯到每一块田。”云南红米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双武说,为保障这一黄金原料的供给,中信集团将红米产业列入定点帮扶重点项目,从种质资源保护、种植技术提升、加工工艺改进、品牌打造到市场销售,给予全产业链支持,先后投入600万元建设专家工作站、田间实验基地等设施。
元阳县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经营模式,实施“五统一”管理,为农户无偿提供籽种、薄膜和技术服务,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正在兴建的元阳梯田红米酒业二期厂房完工后,公司将与周边农户签订1000亩以上稻米保底收购协议,带动210户850人增收致富。
走进云南红米酒业有限公司,米香四溢。师傅们熟练地翻动米粒,发酵车间内近百口陶缸整齐排列,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从业30年的酿酒师吕家起说:“从选米、泡米到蒸馏,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特别是发酵,全靠经验把控。看着酒液酿成,不仅是技艺的体现,还是文化的传承。”
如今,元阳红米酒是哈尼族节庆场合的必备佳酿,是热情待客的象征。远方的客人到来时,哈尼人总会拿出红米酒,邀客人尝稻田鱼、唱四季调、跳乐作舞,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元阳红米酒已销往北上广、杭州、福建等地,省内昆明、大理及红河州13县(市)也处处留香,赢得众多回头客。
从千年梯田到现代工厂、从传统技艺到科技赋能,元阳红米酒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正将哈尼族的醇厚酒香与文化魅力,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记者 任源源 通讯员 张婷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