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滇银行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银行 >> 富滇银行 >> 正文
李卸明:退伍不褪色 金融战线续华章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6:45:54  来源: 云南网

2000年,李卸明脱下军装,带着军人特有的严谨与韧性,踏入昆明市商业银行西山支行。面对金融领域的专业壁垒,他以“新兵入伍”的归零心态,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之旅。从部队后勤管理到预算账户的账务清算,他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啃下了《财政预算管理》《银行清算实务》等专业书籍,将部队“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精神融入工作中。他牵头建立了“三级对账机制”,每日核对财政拨款凭证超过200份,首创“资金流向可视化台账”,实现了预算账户资金拨付零延迟、零差错。当年,他便成为了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行通报的“跨行业转型标杆”。

专业攻坚 百亿资金管理中的军人担当

2007年,昆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富滇银行,李卸明在西山支行负责西山区国库支付与代发工资业务,面对年均超20亿的资金流转量,他将部队司务长时期“日清月结”的纪律转化为金融风控准则,独创“双人复核+系统预警”模式,十年间经手资金近百亿,未发生一笔错账漏账,西山区财政局专门致函表彰其“以军人作风筑牢财政资金安全线”。

同年新增房产交易资金管理职责时,他发现传统现金收缴效率低下,便借鉴部队“流程化作战”思维,协调总行信息技术部开发“资金监管电子平台”,将单笔业务办理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带动西山区房产交易资金收缴量年增35%,该模式被富滇银行作为“便民服务样板”在全省推广。

荣誉加冕 军营勋章照亮金融征程

李卸明在部队荣获军级三等功2次、优秀士兵及嘉奖8次,这份军旅荣光成为金融战线的精神底色。

2002年,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行为其召开“服务明星表彰大会”,推广他“主动对接机构单位200余次、上门解决财务难题56件”的服务案例。其总结的“嘴勤问需求、手勤记要点、腿勤跑现场”三勤工作法,被纳入银行新人培训教材,将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金融服务标杆。

2005年—2007年,李卸明连续三年获评昆明市商业银行“优秀共产党员”,并在昆明市商业银行第一届人代会上作为转业军人代表发言,分享“用军营党课精神指导业务攻坚”的经验;2010年—2011年获评富滇银行“优秀共产党员”,还受邀为兄弟行授课,将部队管理经验与金融团队建设深度融合,用军人的政治觉悟筑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根基。

从军营勋章到金融荣誉,李卸明以“两次三等功、八次嘉奖”的军人底色,在银行岗位续写“退伍不褪色”的职业传奇。

精神传承 军人底色铸就金融战线“硬脊梁”

在银行工作的二十余年里,李卸明始终保持军人特质,他清晨6点到岗整理凭证的习惯源自部队出操纪律,突发财政系统故障24小时驻守岗位的担当延续自军营应急响应机制,甚至带领团队开展“技能大比武”的模式也复刻了部队军事训练的竞争机制。当同事问及转型秘诀时,他常说:“部队教会我‘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金融工作同样需要这种冲锋精神。” 

直到现在,李卸明依然坚守在西山支行的“前线”,在多年的特色服务中,年轻员工遇到任何“疑难杂症”都会寻求“李叔叔”的帮助。当同事们需要业务拓展时,他们也会向“李叔叔”求助。在掌握第一手资源的情况下,他会慷慨地将他的资源与大家共享。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是客户还是同事,一旦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李叔叔”。因此,“李叔叔”已经成为西山支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从军营到银行,李卸明用行动证明,退伍军人的“出彩”从不局限于战场。当绿色军装换成金融制服,不变的是对岗位的敬畏、对专业的追求、对责任的坚守——这既是“老兵服务站”精神的当代诠释,更是无数转业军人在新战线续写荣光的生动缩影。

富滇银行昆明西山支行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