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方“小豆腐” 作出“大文章”——记石屏县军创企业家吴勇
凌晨3点,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早已灯火通明。泡豆、磨浆、压制……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忙碌着。人群中,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专注地检查着生产线,他就是公司董事长吴勇——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将“小豆腐”做成“大产业”的共产党员。
一声叩问敲开转型之门
2005年,福建客商的一句:“你们这里还有豆腐作坊?我们福建早就取缔了。”像块石头砸醒了守着祖传手艺的吴勇。“脱下军装,也要在产业战场上当先锋,石屏豆腐不能困在土作坊里。”他说。
石屏的豆腐产业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大下去?如何才能更好地擦亮石屏豆腐这张名片,打响这个品牌?如何真正将“小豆腐”做成“大产业”?如何在市场上闯出新路子,带领公司员工增收致富?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吴勇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国家政策,积极谋划公司的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核心,创新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为主线的企业发展目标,决定彻底放弃现在的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模式转变。
抵押全部家产时,父母的极力反对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2009年,当全县第一家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拔地而起时,吴勇站在崭新的车间里,仿佛又回到新兵连的操练场。从手工作坊到标准化生产,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从“做豆腐”到“做食品”的理念革新,让千年豆腐有了“科技铠甲”。
几年的艰辛创业,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和质量保证,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稳稳站在石屏豆腐发展的高地。
一块豆腐闯出新消费蓝海
在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的货架前,包装精美的“嘴元素”即食豆腐干总是让消费者驻足。这个摆上国际商超的休闲食品,是吴勇带领团队长时间调研、反复试验的结晶。2014年,他发现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豆制品的刻板印象,立刻组建研发团队,把地标产品石屏豆腐变成麻辣、卤香、泡椒3种风味的即食零食。
“要让老手艺会说新语言。”吴勇带着产品在中石化加油站便利店系统、云南云海肴全国餐饮连锁店、上海一米市集有机超市、北京圃美多商超、华润万家超市等渠道打开销路,甚至跟着澜湄航空的航班飞向柬埔寨。如今的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诚信、创新、绿色的新理念已筑牢,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面党旗领航共富征程
在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员工马琼梅正麻利地分切豆腐。“之前我在家耕田种地,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自从来到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务工,每个月有3000元至4000元收入,春节期间生意好的时候可以有5000元至6000元的收入。”马琼梅告诉记者,厂区环境、职工食堂等各方面福利待遇她都十分满意。
现在的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是拥有100余名职工的大厂,更是相处和睦的大家庭。宝秀镇白孔村委会陂坡村民小组几十名村民,在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转型后成为产业工人,有车有房的梦想正在公司的带领下逐步变成现实。
“党员就该站在最难的地方。”这是吴勇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他和妻子杨琼跑遍牛街、龙武等山区,捐赠课桌椅、帮助贫困学子。工人们都说:“跟着吴勇干,心里踏实。”
走进石屏县帅虹豆制品有限公司展厅,墙上挂满奖牌:“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红河州知名商标”……这些都离不开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率先垂范。吴勇常说:“党员就得像点豆腐的卤水,凝人心、聚合力。”他的妻子杨琼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夫妻俩的“党员之家”成了当地美谈。
如今,帅虹豆腐香飘四海。望着生产线上一箱箱发往全国的豆腐,吴勇笑道:“当兵保家卫国,退伍造福一方,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分。”(记者 常一鸣 实习生 赵柔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