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富滇银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笔,在服务实体经济与践行社会责任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不仅是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更是地方金融机构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科技金融:为创新驱动注入“金融动能”
在云南锡业集团的智能车间里,富滇银行的定制化授信正转化为金属冶炼技术升级的动力;在南天电子的研发中心,“上市优企贷”支持的资金正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截至6月末,112.31亿元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背后,是富滇银行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践行——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背后,3月组建的科技金融中心构建起“部门-中心-分支行”联动机制,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金属冶炼、生物医药等13个行业,让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6笔业务、6.1亿元授信”的“上市优企贷”成绩单,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金融逻辑的革新:从单纯提供资金,到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富滇银行正以专业服务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难题,让创新种子在资本的滋养下破土而出。
绿色金融: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
288.37亿元绿色金融余额,14.37%的增速,0.56%的不良率——三组数据勾勒出富滇银行绿色金融的“高质量曲线”。在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现场,在光伏产业链的生产线上,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这笔资金正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态效益:75.38亿元投向环境保护领域,让清澈的湖水倒映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33.32亿元注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牌”添砖加瓦。
连续三年发布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2024年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67吨的实践,更彰显了“做绿色发展同行者”的决心。从项目筛选到风险管控,从资金投放到效益追踪,富滇银行正构建起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让每一笔贷款都成为守护生态的“绿色契约”。
普惠金融:用“金融温度”连接城乡末梢
242.46亿元普惠金融贷款规模,为20.28万户普惠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498个普惠金融服务站,18703户站点有效客户——这些数字背后,是富滇银行扎根县域、服务小微的坚守。在昭通镇雄,“返乡创业贷”让农民工返乡的行囊里多了一份底气;在政府采购市场,“云采贷”为小微企业打开了融资大门;在融信服平台上,24497笔授信、920.31亿元投放的规模,印证着“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服务智慧;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建设中,纳入“推荐清单”企业5,039户,累计发放贷款103.28亿元,精准响应普惠市场主体需求。
通过构建多层次、综合化的“聚”“云”“金”三大产品体系,推动“产品工厂”规模化产能释放。“云岭创业贷”全省同业排名第二的成绩,不仅是市场的认可,更是金融资源下沉的见证。从优化续贷政策到创新担保模式,从“一县一策”到整村授信,富滇银行正以持续推出普惠金融特色化产品搭配“滴灌式”服务破解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让金融服务像阳光雨露般滋养每一个经济细胞。
养老金融:以“适老服务”守护银发幸福
96.83%的爱心窗口覆盖率,95.24%的适老服务专员配备率,18家“敬老服务示范网点”——富滇银行用细节勾勒出养老金融的“温暖模样”。手机银行7.0长辈版的字体放大功能,“心愿存单”里的晚年期许,33款适老产品、33.55亿元销售额的背后,是对“银发经济”的深刻理解。
为125户养老企业授信2.16亿元的实践,更打破了“养老金融=个人理财”的局限,从养老机构建设到老年健康服务,从适老化改造到银发产业培育,富滇银行正构建起“产业+产品+服务”的三维体系,让金融服务与“积极老龄化”战略同频共振。
数字金融:靠“科技赋能”重构服务形态
240万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月均2次以上迭代的APP功能,240万用户的个人碳账户体系——富滇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从“富乐GO”平台上本土品牌的聚合,到“富企通”系统里企业薪税的智能管理;从“聚能贷”的精准投放,到数字风控模型的46次评审,科技正重塑金融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网银2.0的32次迭代,93.06亿元自营数字信贷规模,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服务范式的革新。当“碳积分”可以兑换优惠,当AI助手能辅助风控,富滇银行正以“数字基因”赋能金融创新,让科技的力量惠及更多群体。
从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升级,到绿色金融守护生态底色;从普惠金融激活微观活力,到养老金融拥抱银发时代,再到数字金融重构服务边界——富滇银行的“五篇大文章”,本质上是一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作文。这份中期答卷,不仅是业绩的展示,更是地方金融机构融入国家战略、践行使命担当的宣言。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创新的推进,富滇银行必将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云南网记者 顾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