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举行三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做实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积极谋划“绿电+算力”、“算力+先进制造”等,打造数字游民旅居创业目的地。
8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举行三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周灿 摄
现场释放出一个信号
机遇也有“窗口期”
各地唯有抓住机会
深入研究谋划、科学布局
才能抢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当前,云南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工业“新三样”持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部分州(市)探索已取得突破。面对稍纵即逝的产业发展“窗口期”,云南既要快、也要准:
“快”,是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执行力,迅速响应技术变革与市场趋势,加快政策落地、项目上马和产业集聚,避免因犹豫迟缓而错失布局先机。
“准”,则强调必须立足云南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精准选择适合自身、具有比较优势和成长潜力的细分领域,避免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真正实现差异发展、持续领先。
坐拥新兴产业发展的“天时”“地利”
如何将资源禀赋
转化为驱动发展的力量?
这已成为摆在全省各州(市)面前的
一道关键课题
以只争朝夕的姿态 打造发展新高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金融、医疗等领域。发展算力用电量大,散热需要冷凉气候,有能耗要求,要低碳绿色。简言之,丰富的水电等清洁能源是发展绿色低碳算力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云南在全国都有优势。
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从基础设施来看,云南高质量算力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已建成通用算力规模达7.7万标准机架,基础能力不断夯实。
云南还具备发展国际算力产业的显著禀赋,作为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门户,云南国际通信枢纽地位凸显,中老、中缅跨境光缆带宽扩容至5.1T,中老铁路沿线网络深度覆盖,为算力高效传输提供了坚实支撑。
面对机遇,云南必须以只争朝夕的姿态,以“绿电”为基、“低碳”为魂、“气候”为器,深入研究谋划,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独一无二的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绿色算力发展的新高地。
结合地域特色 科学落子布局
当前,风口已成,作为航空大省,云南共运营民用运输机场15个。依托基础优势,云南省一直走在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2024年5月,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抢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落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农户种植的草果,无须人背马驮,用无人机运输,时间可以节省10倍以上,成本节约30%—60%。此外,无人机农业喷洒等运用不仅有效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了科技动力。
放眼全省,林草防护、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物流运输、应急救灾、文旅融合……不断延伸的应用场景正推动低空经济提挡增速。
今年8月,《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聚焦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支持高原无人机免费测试、培育低空物流发展、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扩大低空作业范围、挖掘新型应用场景等15个方面,提出系列奖补举措。
其中,在分类务实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方面,云南每年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云南低空应用典型案例,对经评审认定应用前景广、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给予1万—10万元创新奖励。
各地唯有吃透政策、发挥优势
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
与地域特色精准“落子”
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张梅焕
部分内容来源于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