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蒙自市冷泉镇:“百合”绽放 致富“花”开
时下,蒙自市冷泉镇夺底村委会黄草坝村民小组的连片田垄绿意盎然,400亩荷兰百合种苗在微风中舒展嫩叶,长势喜人。
“以前这里多是零散耕地,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夺底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虎站在田埂上,指着远处整齐划一的种植基地介绍,今年3月,村集体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引进红河绿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高端百合种植示范园。
公司负责人白帆蹲在田垄间,轻轻拨开土壤检查种苗长势:“黄草坝海拔14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加上无污染的红土壤,完全符合荷兰百合的种植标准。”他透露,基地已投入2000万元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和滴灌系统,未来还将扩展至1000亩。
走进智能化育苗温室,一排排从荷兰进口的“西伯利亚”“索邦”百合种球整齐排列。“这些品种经过基因筛选,抗病性强、鳞茎饱满,单株产值是传统作物的5倍。”白帆举起一株幼苗,只见根系已穿透专用培养基质,“预计10月首茬花上市,每亩产量1200公斤,亩均产值5万元,全部出口欧洲后,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
技术员李芳正在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我们采用无土栽培和有机营养液,确保产品符合欧盟出口标准。”她指了指监测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科技赋能让“洋花”在红土地上扎了根。
“咔嚓、咔嚓……”56岁的村民张秀英熟练地剪除杂草,汗水顺着脸颊滴落。“过去在城里做保洁,每月2000元工资,还顾不上家。”她笑着说,“现在每天能赚120元,基地还包午饭,一个月能挣3600元。”
基地里,像张秀英这样的固定工有30人,临时用工高峰期达每日80人。冷泉镇镇长刘赛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金每年32万元,务工收入180万元,加上村集体分红,黄草坝预计人均年增收4000元。”
“下一步,我们要建冷链物流中心和鲜花分拣车间,延伸产业链。”白帆指着规划图说,“还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保底收购。”
冷泉镇党委书记资智华表示,将探索“党组织+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争3年内将百合种植面积扩展至3000亩,打造集种植、观光、深加工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要让这朵‘致富花’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资智华说。
夕阳西下,基地喷灌系统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张秀英哼着彝族小调直起腰,望着长势喜人的百合花苗,眼里满是期待:“等花开的时候,这片田要变成‘金海’了。”(记者 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