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数月,从荒坡到厂房拔地而起,从单一企业到完整产业链——在云岭大地的产业园区中,一场以“园区经济”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全面展开。
近年来,云南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招商引资、创新以商招商”四大抓手,全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一个个产业园区正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服务高效,跑出产业“加速度”
在云南富宁产业园区,电解铝车间内滚烫的铝水奔流不息,映照着这片土地蓬勃的发展活力。这个群山环绕的省级“绿美园区”交出了亮眼答卷: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3.3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00.41亿元,正加速崛起为云南绿色铝产业的核心地标。
“营商力就是竞争力”,这一理念在富宁园区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全过程帮办、全要素供给、全周期保障”中,园区构筑起营商服务“链式”闭环。
“政府专班全程护航,6天完成6000亩土地丈量,5天挖通进场施工道路,24天建成入园道路,挖填方量相当于三峡工程的1/3。”云南神火铝业纪委书记孟夏介绍,公司90万吨电解铝项目从开工到通电投产仅用8个月时间,正是政府主动服务、企业全力冲刺的合力攻坚,铸就了令人惊叹的“神火速度”。
500公里外的云南新平产业园区同样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云南正大钢管有限公司260万吨制管项目从首谈到签约仅37天,签约到开工仅105天,再到第一条生产线建成仅110天——跑出一年内实现“签约—开工—投产—纳规”的“新平速度”。这背后是园区探索推行“分类办”服务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削坡改平、盘活土地,全程跟进为企业落地加速。
站在焕发新生的鲁奎山上,园区精准绘制的“产业地图”一览无余。“原料热轧板从仙福钢铁集团运入正大制管车间,全程不到半小时。”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国华介绍,园区紧扣冶金新材料主导产业,深化“上游保供应、中游调结构、下游扩应用”的绿色钢铁产业链,同时开展轻工业建链行动。“到2030年末,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千亿级园区。”
机制创新,激活园区“新动能”
自2003年建园以来,云南易门产业园区主动求变,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通过政企合作,引进易门云粤投资有限公司和果岭(云南)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了“广东产业园”“果岭产业园”两大市场化“园中园”。
“以商招商最大限度拓展了招商资源的广度、深度,成为提升招引规模和数量的关键一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跃光表示,两个“园中园”已汇聚企业项目68个,总投资约59.1亿元,有规上企业16户,2024年产值达8.29亿元。雄塑、傲远、泽泉等头部企业落户,使园区成为西南地区门类、品种最齐全的绿色管材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各地。
下步,园区将以滇中有色稀贵金属产业集群为依托,加快电解铜基地和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打造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单项冠军”。另外,易门产业园区将继续推进“园中园”招商3.0版,紧扣打造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铂都目标,依托易门铜业、贵研资源等“链主”企业,全力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 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保障有力,崛起产业“新高地”
“综合蒸汽价格仅为沿海地区的1/3左右”“综合原料成本下降15%,物流成本较内地节省30%以上,产品附加值提升超40%”……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体系、稳定供应的优质低价蒸汽、国家级沿边优惠政策等加持下,云南开远产业园区打造的要素成本“新洼地”,成为江苏新东旭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茗绩实业有限公司布局开远基地的“磁吸力”。
同时,作为河口沿边产业园区的“腹地”,开远产业园区深化跨境产能协作,积极探索纺织产业“面料生产在开远、成衣加工在越南、市场销售在欧美”的“一企两国两厂”布局,以及咖啡产业“两国原料+开远加工+全球销售”的跨境产能模式,实现原料与成品双向流通。“关税成本降低,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还算了一笔账:2023年3月投产至今,与东部生产基地相比,仅蒸汽、用电生产成本累计节约4468万元。
近年来,开远产业园区打出创新模式、强化管理等一系列“组合拳”,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被中纺联列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试点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入驻企业116户。2025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3.5亿元,营业收入104.32亿元。
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园区成效的最好注脚。作为有色金属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云锡股份铜业分公司具备年产12.5万吨阴极铜、44万吨硫酸等生产能力,并综合回收硒、碲、镍等有价金属。在科技创新方面,云锡铜业获国家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实现工艺技术从追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新跨越,初步形成“以铜冶炼为平台的多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发展格局。
“园区在土地保障、能源接入、交通物流及碳排放指标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使企业实现快速落地和高效运营。”云南美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子文介绍,云南红河具有区位、环境、口岸、中亚铁路等诸多优势,加之云南丰富的绿电资源可以助推企业实现低碳化生产。2025年云南美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和“零碳工厂”,单晶拉棒车间数字化转型项目也获得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
如今,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简称“两区”)已成功迈入全省“千亿级园区”行列。2024年,“两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34.7亿元,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7.05亿元,成为红河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依托神火电解铝,原料运输成本节省约30%。”在富宁产业园区,云南富泰铝业投产仅半年月产值已近亿元。公司总经理宋振介绍,园区日趋完善的绿色铝产业链条和富宁“两国三省十县”的枢纽位置,凭借云桂高铁、广昆高速、富宁港及田蓬口岸,正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网络,无缝衔接广西氧化铝基地与华南消费市场。“在这里贴近原料、邻近市场,我们信心十足!”
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加速落地,一批批企业持续成长壮大,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形成。云南产业园区正以其优质的营商环境、完善的要素保障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成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云南网记者 张梅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