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诈骗活动高发,诱骗手段隐蔽性强,诱骗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让广大群众防不胜防。近期,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辖内网点堵截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一起来看。
一、扶贫款类诈骗案
2025年7月28日,张某到华宁县某网点要求办理取款业务2.6万元,称母亲生病急需用钱。通过观察客户情况及取款用途,柜员察觉异常,通过进一步沟通,发现客户该账户长期闲置未用,当日14时多他人汇入3.6万元,到账后迅速在自助设备取款1万元,又欲在柜台取出剩余2.6万元。网点察觉可疑,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反诈中心进行核实。反诈中心人员接到电话后及时出警,经反诈中心调查核实,张某系被诈骗分子以领取“扶贫款”为诱饵帮助他人流转涉诈资金,并收取一定的好处费。
二、刷单/投资返利类
2025年7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客户王女士匆匆来到玉溪市某网点,要求新开一张银行卡,称需用于接收“投资返利”。客户王女士透露:在抖音直播间认识一名“朋友”,对方称自己参与了“国家大湾山工程”项目,投资门槛低、返利高,只需新开一张银行卡即可参与返利项目,且“朋友”已多次催促她尽快提供卡号,否则将“错失收益”。银行工作人员听到“抖音认识”“国家项目”“高额返利”“提供银行卡”等关键词,立刻判断王女士疑似涉及返利类诈骗。之后工作人员进一步展示了类似案例的反诈宣传资料,提醒王女士切勿轻信陌生网友的“高回报”承诺。但此时,王女士仍半信半疑,坚持认为“朋友”不会骗自己。银行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安抚王女士,一边拨打报警。最终,在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共同劝说下,王女士终于认清骗局,放弃开卡,并删除了“朋友”的联系方式。她感慨道:“多亏你们及时提醒,不然我可能不仅拿不到返利,还会被骗!”
作为普通群众怎么才能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呢,扪心三问:
一问:“小投入 快回报”,轻松返利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会找上我?
二问:“领大额扶贫款”可信吗?你见过谁“中了五百万大奖”到处悄悄拉人去领奖的?
三问:按线上陌生人指导编造理由欺骗银行核实,真的好吗?万一是自己被线上陌生人骗了呢?
涉诈行为法律小知识:明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仍通过转账、取现、套现等方式帮助转移资金,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例如:提供银行卡、账户协助转移赃款,或使用POS机刷卡套现等行为,均可能被认定为犯罪。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