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建投物流加大培育新质生产力——“黑灯工厂”激活冷链新动能
在俗称“黑灯工厂”的自动化立体冷库无人仓内,灯光几乎全灭,机器却在昼夜不停地运转。托盘式堆垛机沿着24米高的货架快速穿梭,无人叉车有序搬运货物,冷链车在数字化管理的月台区整齐停泊,真正实现了24小时全自动“黑灯作业”……这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云上营家·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的运营场景。
该园区由云南建投集团与昆明经投集团联合打造,占地206亩,总投资16.6亿元,是云南“新基建”项目和基础设施“双十”重点工程。园区集自动化立体冷库、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智慧仓储物流和科创研发于一体,成为我省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冷链物流产业的生动实践。
目前,园区已引入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加工设备,初期布局26条全自动生产线,覆盖蔬菜、水果、肉禽水产、茶叶、咖啡、膨化谷物6个品类,预计年加工量30万吨。通过全食链加工和冷链体系,农产品能够以工业化标准实现高效流通,大幅提升附加值。
其中,数字化冷库尤为亮眼。冷库仓储总面积4.1万平方米、总库容约30万立方米、仓储量约5.2万吨,温区覆盖-55℃到15℃。超低温冷冻库、熏蒸库、气调库、保鲜库、多温区和冷链物流指挥中心等区域,涵盖常温、多温区及自动化立体库3大功能,可满足全品类仓储需求,无论是易腐鲜果,还是严格控温的肉禽水产,都能获得最优存储与调度。
“这是云南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立体冷库。”云南营家智慧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朱润润介绍,今年6月,冷库完成满产测试,8月起稳定运营。若按传统模式运营,该冷库至少需要上百名工人,如今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已实现数字化仓储,大大提升了冷库的功能和效率。为了让园区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园区还在运营管理上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仓库管理系统仓储冷链、制造执行系统生产管理及安防系统,形成覆盖研发到消费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
长期以来,云南绿色农产品因冷链不足面临损耗率高、附加值低等问题,云上营家·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的建成,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依托高效冷链和精深加工能力,云南及周边国家的农产品不仅能快速进入全国市场,还能借助国际通道融入全球供应链。同时,国外的优质食品也将引入云南,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在物流企业加速向供应链转型的当下,云上营家·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为云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鲜活案例。这里,现代科技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让农产品从“初级流通”迈向“工业化流通”,也为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注入了新动能。(记者 王璐瑶 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