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洪:科技养殖鱼满仓
景洪罗非鱼主产区普文镇。
近年来,景洪市依托全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以水产养殖为根基、种苗繁育为重点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温水性、热带鱼类综合养殖产业,辐射带动玉溪市、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众多东南亚国家的澜沧江沿岸城市形成“澜沧江渔业经济圈”。
在位于景洪市普文镇的西双版纳普水育苗繁育有限公司基地,几名技术人员正开展黄颡鱼苗和罗氏沼虾苗的繁育工作。“随着高端水产品在餐饮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基地繁育出的鱼虾苗价格稳定、利润可观。目前罗氏沼虾苗的市场价格是3毛钱一只,每亩商品虾的年产值可达5万元。”该公司技术人员李海燕介绍,基地的高标准育苗池配备了维持水体最佳溶氧状态的液氧系统、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排污系统。目前,基地年产鱼虾苗近6亿尾,年产值超过800万元,2023年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在普文镇城子村的生态养殖基地,连片池塘波光粼粼,成群的鸭子在水面上嬉戏,肥美的罗非鱼在水下自在游弋。“我家的60多亩鱼塘里养了8000只鸭子,每天可以收7500个左右鸭蛋,每亩鱼塘每年还能产出5吨左右罗非鱼。”养殖户谢勇峰介绍,鸭子游动能增加水体溶氧量,其粪便可以替代部分人工饲料,减少化肥和饲料的使用,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改善水质。
除了“鱼鸭混养”模式外,景洪市还大力推广“稻鱼”“稻虾”等能够让农户“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养殖模式,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7万余元。
目前,景洪全市有渔业经营主体371家,淡水养殖面积5.36万亩,总产量5.8万吨,渔业总产值15.2亿元,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一。景洪市各类稻田养鱼、土著鱼繁育等项目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项,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示范场3个。(记者 戴振华)